澎湃新闻记者 马作宇

这段时间,跳绳导致受伤频繁冲上微博热搜。

 

一周前,一位母亲为了让女儿长高,每天让其跳绳3000个,结果导致女儿左膝疼痛,患上胫骨结节骨骺炎;就在几天前,一位30岁的女护士为了缓解久坐的不适,每天跳绳1000个,结果诊断为胫骨上端疲劳骨折。

 

从十几岁的青少年到30岁的中年人,从每天跳1000个到跳3000个,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伤病,那么,是不是跳绳真的这么容易导致受伤?

 

“跳绳是一项很好的运动,但大众跳绳导致受伤,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在计划训练量时没有正确评估自己的身体素质,并且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科学训练原则。”

 

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世界跳绳冠军于大伟强调,之所以跳绳会出现伤病,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科学的训练方式,以及错误的跳绳姿势。他也给出了借助跳绳锻炼身体的正确方式。

跳绳引发各种伤病,问题在哪里?

 

纵观这几起受伤事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训练前没有正确评估自己的身体状况。

 

就如运动医学专家陈志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的,“长期不运动、体重超标人群不适合一开始就剧烈运动。过量运动对身体而言,就像是突然暴饮暴食,对健康毫无好处。”

 

和医学专家的观点一直,在世界跳绳冠军于大伟看来,对于非专业的运动员而言,在跳绳中出现伤病,最重要的三大原因就是:

 

首先,训练前没有正确评估自己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其次,没有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

 

最后,跳绳的动作和姿势存在着问题。

 

“在所有的运动里,跳绳是唯一一个全部纵向的运动,纵向运动是对长个确实是有帮助的,但在青少年生长发育阶段,合理的运动都会有助于长个,只不过相对其他运动而言,跳绳的效果可能会更明显一些。”

当谈及那位13岁女孩因为跳绳而患上胫骨结节骨骺炎时,于大伟分析,从女孩的身体和体重来看,她并不是一个有长期运动习惯的孩子,这也是导致伤病的关键。

 

“青少年选择进行跳绳训练,不应该把重点放在数量上,跳的数量要因人而异,重点是要先考察孩子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跳绳水平。”

 

作为长春劲酷运动俱乐部的创始人,于大伟一直从事青少年跳绳的培训——他以自己的女儿为例,他的女儿从三四岁就开始跳绳,如今在热身环节就可以跳3000个,这么多年也没有出现伤病。

 

“但有的十几岁的孩子或者成年人不经常运动,他们的心肺能力和耐力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当运动能力无法支持他们完成上千个跳绳,就大大增加了受伤的风险。”

如何正确跳绳,才能减少伤病?

 

除了忽略自身运动能力和过大的训练量之外,跳绳动作上的不标准也是导致受伤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如世界跳绳冠军于大伟所分析的,跳绳中膝盖疼痛,很多情况都是动作不正确而导致了身体重心的偏移。

 

那么,如何才是正确的跳绳方式?于大伟给出了几个要点。

 

“第一个就是要注意身体的重心,膝盖有问题的时候,说明重心可能偏后了。”于大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以士兵站军姿为例,从侧面看,他们的身体会微微前倾,重心是落在脚掌上的,而跳绳亦是如此。

 

于大伟强调,在跳绳的时候,训练者应该是身体略微向前,收小腹,膝关节微微弯曲,利用脚踝、膝关节、髋关节三个互相像弹簧一样做减震,这样才能够减小落地时反作用力对于膝盖的冲击。

于大伟是跳绳世界冠军。

 

除此之外,正确的摇绳动作也可以减少跳绳时落地的冲击力。

 

“很多不知道如何跳绳的人会用大臂抡绳或者是肩膀用力,这样不仅累,而且慢,同时也会导致落地很重。”

 

于大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摇绳最理想的方式就是用手腕摇绳,“摇绳时应该是手腕略微向下,虎口向斜上方。如果没有办法完全用手腕的话,也可以用小臂带动手腕,这样落地就不会那么重。”

 

“落地重的时候,甚至会对心脏和大脑产生很大的震荡。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刚开始跳绳不久,就会出现头部感觉比较胀,甚至会有晕眩的感觉。”

 

于大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如果想要掌握正确的跳绳方式或是想要长期借助跳绳健身,最初应该在不拿绳的情况下,学会如何在不离地的情况下挺起脚踝,然后掌握脚踝、膝关节、髋关节三者的相互作用。

循序渐进,才是健身的科学方式

 

跳绳看似简单,但任何一项运动都是学问。

 

在于大伟看来,对于初学者或者没有长期运动经验的人而言,动辄尝试上千次跳绳并不科学,甚至大大增加了受伤的风险。

 

“对于初学者,我们应该在充分热身之后,先判断运动能力、身体状态和心肺能力。”作为世界跳绳冠军同时也是资深的跳绳教练,于大伟给出了如何“循序渐进”训练的方式。

 

“如果第一次跳100个很轻松,那么下一次可以尝试增加到150个或者200个。如果训练者自己也感觉身体可以承受,没有太大的压力,那么就可以继续一点点往上加。”

于大伟强调,跳绳者自身的感受非常重要,“如果他自己感觉吃力了,那么下一次就应该把跳的量往下降一点。等训练者在某一个量上逐渐适应了之后,再尝试往上增加训练量。”

 

“还比如有的情况,训练者一开始跳500个觉得很吃力,但是如果掌握了某些技巧,他会很快觉得500个很轻松,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在下一次训练时增加200个。”

 

除此之外,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中,另一个关键点就是学会休息和恢复。

 

于大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他的俱乐部中,除了专业跳绳运动员每天都要训练之外,一般来学习跳绳的青少年学员,大部分一周就上两次课左右,剩下的时间除了熟悉跳绳的正确动作以外,就是休息和恢复。

 

“这就像弦一样,绷太紧了就会断。”

 

责任编辑:腾飞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