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史巨擘”102岁侯仁之养生秘诀:5种方法,乐享年华

1
练书法。
在北京大学校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景点,因为没有名而名扬天下,她就是“未名湖”。据说当年为了给这个湖取名字,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却迟迟未决。
史学家钱穆妙手偶得,说:“既然一直取不出名字,就叫她未名湖吧!”
很多人或许还不知道,我们今天看到刻在石头上的“未名湖”三个字,是由侯仁之先生题写的。
作为我国历史地理学泰斗,有“活北京”,“北京巨擘”称号。
他在忙碌的工作之余,经常舞文弄墨,练习书法,用来缓释心情,调节生活。

练习书法,对他而言,完全是一种养生大法,全神贯注,心无旁骛,沉醉其里,乐在其中。
笔走龙蛇,词倾河汉,一张素纸,就是一方天地,万里河山。
忘掉世俗烦忧,扬弃私心杂念,在一种静的大境界里,开辟人间净土,世外桃源。
在纷纷扰扰之外,偏安一隅,何尝不是一种神仙享受呢?
因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侯仁之先生的第一个养生秘诀,就是“练书法”。
少年夫妻老来伴,幸福恩爱到永远。
2
心态好。
侯仁之先生最喜欢的一副对联是: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
它出自于陈眉公辑录的《幽窗小记》。
侯仁之先生把它写下来,挂在书房里,当做自己的“座右铭”看待。
每每在工作或者学习、生活上,遇到一些小问题,从心出发。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运用到家庭,就是夫唱妇随,恩爱有加。
列夫·托尔斯泰说,爱,是理解的别名。
互相理解,才有互相包容;
互相包容,才有你侬我侬。
时光荏苒,唯爱恒远。
心态良好,带来了夫妻和谐恩爱;
和谐恩爱,反过来滋润心态更好。
遇到问题,商商量量;及时沟通,才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
好的心态,就是明媚阳光,在它的照耀下,生机勃发,万物成长。生命蒸蒸日上,充满希望。
3
有规律。
侯仁之从小受家庭熏陶,就养成了生活节俭,艰苦朴素的习惯。
生活条件变好以后,这个习惯一直延续下来。
有原则,有规律,生活快乐有意义。
他 很少吃大鱼大肉,也从来不大吃大喝,五谷杂粮,最是保健;怡然自得,粗茶淡饭。
常言道,药补不如食补。
侯仁之先生格外注重食补,平时爱吃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对各种粮食,喜欢搭配着来,不单一,不乏味,健康之上,丰富多彩。
每天起床,吃饭,工作,交友,娱乐,睡眠,严格按照自己的“生物钟”执行。
长期的规律生活,让他从天命花甲,到古稀耄耋,到鲐背之年,总是保持精神矍铄,风采依卓然。
正因为生活有规律,他才更加不疾不徐,淡定从容。
老牛明知夕阳短,不用挥鞭自奋蹄。
4
勤运动。
亚里士多德说,运动太多和太少,同样的损伤体力。饮食过多与过少,同样的损伤健康。唯有适度可以产生、增进、保持体力和健康 。
现实里,大多热爱生活的人,必有一颗滚烫燃烧的心。
年事已高,丝毫不影响侯仁之对于工作的澎湃激情,这源自他对生活的高度热爱。
他的运动形式五花八门,比如爬山、游泳、长跑,因为工作原因,他更喜欢旅行和考察。
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在热辣的汗水里,青春再次复活;
在持久的运动里,快乐布满灵魂。
运动,使人活力四射,魅力无限。
帕斯卡说,人生的本质就在于运动,安谧宁静就是死亡。
侯仁之一生热爱运动,这是他健康长寿的一大秘诀。
5
多良朋。
侯仁之先生喜欢交朋友,有的是同龄人,有的是忘年交。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些人是慕名而来,跋涉千山万水。
感动之余,他就沏茶不志伟、倒水、切西瓜……热情接待他们,从来没有任何架子。
他的原则是:多鼓励,多赞美,多表扬;不抱怨,不指责,不批评。
客人走时,他们两口子,都要把客人送到大门口。
侯仁之先生很有智慧,在问答途中,他也会循循善诱,从中得到更多的“信息增量”。让自己总是处于一种“洼地状态。就像大海,置身最低处,接纳了江河溪流,成就博大胸怀。
因此,他也拥有了很多推心置腹的朋友,欢乐开怀的元素。
心有大爱春常在,身伴良朋乐开怀。
每当得知学生有了实际困难,侯先生就会伸出援手,大力帮助。
一来二去,侯仁之先生收获了很多“意外惊喜”。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友情使欢乐倍增,使痛苦减半”。
侯仁之先生说,善良是人间最美的风景线,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这也是一种双赢。
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