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足联近期的研究报告说,今年的世界杯趋势是明显的,越来越多球队利用长传球来应对高位逼抢。虽然在说长传球增加,但是额外意思也在表明使用高位逼抢的球队也在增加,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本届世界杯逐渐无聊的原因之一。

相互限制向前出球、为了安全不停地回传倒脚,自然让比赛场面昏昏欲睡,然而是加纳3:3韩国的比赛更加具备观赏性,他们更加讲究中场的对抗转身和推进。但是,在高位逼抢、长传进攻方面也不是没有亮点,比如美国和厄瓜多尔就表现得不错。

高位逼抢:限制对手的传球在10脚以内

瓜迪奥拉曾经提出一个理论认为,只要本方控制球权的时间越长,对方获得的进攻机会就越少。与之配套而出的就是高位逼抢,其实高位逼抢并不是为了逼抢,而是为了限制,采用高位逼抢通过抢断拿下球权的比例非常小,大部分都是依赖于对手的传球失误。

有一项数据可以有效衡量高位逼抢的效率,叫做PPDA。大概意思是做出成功防守动作之前(获得球权),对手平均完成了多少次传球。PPDA的提出就是限制对手传球、突破的理念。那么本届世界杯PPDA表现最好的球队是那几支呢?

The Analyst公布了相关数据,葡萄牙、英格兰、荷兰是逼抢最为凶猛的球队,他们是仅有的让对手平均只完成10次以内传球的球队。厄瓜多尔是非常意外的,他们的PPDA达到了11.1,在世界杯32强中排名第6,比德国、阿根廷、巴西的表现还要好。

破解高位逼抢:27支球队的球门球都长传

破解高位逼抢的方式有很多,最为简单的方式就是后场长传球,后场长传球的方式有很多,最为常见的就是门将开球门球时长传球。这无疑是一种复古的踢法,毕竟在传控当道的今天,门将短传出球、参与控球已经成为主流。

今年的世界杯32强中,有27支球队都曾经采用过短出球的方式,交由中后卫进行传球。但是,就算是巴西、伊朗、英格兰都有相当比重的门将长传球,其中波兰、厄瓜多尔、伊朗三支球队更是没有门将短出球的记录,全部是大角球直接找前场(上图,来自TA统计)。

长传出球避免高位逼抢:6支球队在高位取得进球

为什么连强队都不一定短传出球去控制比赛呢?因为今年世界杯的风险实在太大了,比如法国对阵澳大利亚的比赛,澳大利亚的逼抢一度令法国手忙脚乱,要知道澳大利亚是本届世界杯逼抢强度仅仅为中游的球队。

根据The Analyst的统计,德国在2场比赛中通过高位拿下了24次球权,形成了5次射门;英格兰在高位上拿下了20次球权,形成1次射门打进1球。就连澳大利亚都能拿下17次球权,形成2次射门。

在集训时间短、难以形成系统性的战力情况下,更愿意跑动、更加不惜体力的球队,往往能够有额外的惊喜,本届世界杯高位拿下球权已经打进了6个进球,摩洛哥、哥斯达黎加都打进过这样的进球,而日本对阵德国的2个进球虽然不是来自于高位,但是也来自于中场的拼抢。

厄瓜多尔和美国表现的惊喜:兼具逼抢和进攻的直接性

所以,今年的世界杯长传出球的数量正在增加,绕过对手的逼抢,直接把球交给前锋去冲刺。问题是,门将、中后卫的长传球毕竟是一个五五球,球路太长、落点容易判断,自然对手也容易争夺,比如澳大利亚就多次拦下了法国的传球。

这又回到了我们前文所说的:高位逼抢,就算无法直接控制球权,也要迅速组织第二落点的争夺、限制对手拿到球权的进攻组织。这就是我们本届世界杯比赛难看的原因之一,失误多只是表象,相互限制才是根源。

这种乱战之中,有许多球队表现得非常好,比如葡萄牙已经通过直接进攻打进了2球,但是厄瓜多尔、美国的表现可能是超出预期的,他们把进攻的直接性、高位逼抢融合的非常好。比如美国对阵威尔士时,门将经常通过长传球直接找前锋,没有拿到球权时美国队能够迅速组织反抢,形成前场进攻的机会。

后续的比赛会不会精彩一些呢?

美国和厄瓜多尔不一定在这届世界杯能够取得惊喜,但是中前场的对抗性、逼抢能力、跑动能力已经在这届世界杯被证明是非常重要的,世界杯无疑是保守的,立足防守再寻求进攻是所有球队的选择。

不知道随着球队磨合的深入,后续的比赛会不会精彩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