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饮食传统中,一直有“原汤化原食”的说法。这种说法可谓是家喻户晓,特别是在我们的长辈中很多人都还坚持着这种习惯。那所谓的“原汤化原食”真的能饭后促消化吗?有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今天咱们来扒一扒。

一.什么是原食,什么是原汤?

通常我们说的“原食”指的是淀粉类食物,比如饺子、面条、馄饨、汤圆等,而“原汤”就是煮这些食物时剩下的汤。

二、“原汤”里都有些啥?

“原汤”中,绝大部分都是水。除了水之外,还含有部分淀粉和水溶性的B族维生素。如果煮的是饺子、馄饨等带馅的食物,还会有部分盐、脂肪等物质。

三、“原汤”真的能助消化吗?

我们对“原汤”中的物质逐一分析,淀粉当然不能促消化,脂肪也不会起到促消化的作用。唯一有可能的就是B族维生素。B族维生素的确有参与产能营养素代谢相关的生理作用。不过,要想实现百姓口中说的“促消化”的效果那可是相差十万八千里的距离呢!而且面粉中的B族维生素本身含量就很有限,能溶解到汤中的更是一小小部分,而被我们喝下的那么一碗里的就更是少的可怜了。

还有人说,面粉中具有“消化作用”的酶会溶解到面汤中。这种说法就更没有依据了。首先,面粉中并不含有能够助消化的酶。并且,就算真的有,在水煮开的过程中,也因为高温失去活性,发挥不了作用的。

看来,“原汤”并不能真的化“原食”。

四.如果就是喜欢喝“原汤”,应该怎么喝?

“原汤”其实基本等同于水。饭后水喝的太多,自然胃液会被稀释。如果原本消化不良,再喝“原汤”可谓是雪上加霜了。如果实在觉得浪费了“原汤”可惜,可以在吃面食前适量喝一点“原汤”,一小碗为宜。这样既增加饱腹感,胃液也不会被稀释的太厉害。

划重点:

“原汤化原食”其实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想想可能只是我们的先辈不想浪费煮过食物的汤而想出的一句顺口溜吧。我们自然也没有必要迷恋“原汤”的功效才好。

番外篇:

如果真的想促消化不妨试试这么做!

1.按摩腹部:按摩有利于促进胃肠蠕动,也能够缓解进食过多带来的胃肠不适。

2.饭后散步:运动是助消化非常不错的选择。但是切记,吃完后不能立刻进行大量的剧烈运动,否则会加重肠胃疼痛和不适的症状,甚至会造成呕吐。舒缓的散散步还是不错的选择。

3.服用药物:如果实在吃完了不消化,可以求助于助消化的药物,例如酵母片、多酶片、保和丸、健胃消食片等能够增加胃动力的药物,可以使自己的饱胀感不那么强烈,促进消化。当然,服用药物还是需要遵医嘱,不可自己随意给自己开药,任性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