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粗粮,很多家长们都觉得是个好东西,毕竟在这个时代,精白米面可是被大家作为营养不充分的反面教材,而粗粮却是被奉为健康食品的一号大人物。但是对于幼儿而言,这粗粮该怎么添加才是正确又有营养的呢?

进入正题之前咱们先来浅谈一下粗粮的好处

1.粗粮中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是B族维生素。

粗粮中的糊粉层大部分保存完好,而糊粉层中含有多种B族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对于宝宝可能产生的维生素B族缺乏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2.粗粮中富含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粗粮中的膳食纤维吸水膨胀后,可以增大粪便体积,刺激肠道蠕动,加速排便。

3.粗粮可以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

粗粮由于膳食纤维以及糊粉层的存在,口感上会比较“粗糙、发硬”,但是对于1岁以后的宝宝,乳牙已经萌出大部分或者完全萌出,常吃一些硬质食物,有利于宝宝颧骨和牙齿的发育,为宝宝以后乳牙的脱落和恒牙的萌出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如何给宝宝添加吃粗粮才更健康呢?

1.粗粮细做

很多人认为宝宝的牙齿处于发育期,对于粗粮咀嚼不够充分,而且宝宝的肠道娇嫩,吃粗粮会影响宝宝的肠道消化,还有可能引起腹胀等疾病。其实我们现在有充分的条件可以达到粗粮细做,比如使用高压锅,将粗粮碾磨成粉后做成米糊、杂粮粥、杂粮饼、杂粮馒头,杂粮面条等等,这些方法都是可以的。

2.把握好量,循序渐进很重要!

对于成年人而言,我们建议每天的粗粮摄入量占每天主食摄入量的三分之一,不超过二分之一,那对于宝宝而言呢?1-2岁宝宝的谷物添加量是50-100g,而且幼儿也是处于刚开始接触辅食不久,添加不同种类的粗粮最好也要遵循添加辅食的原则,先加入到已经接受的谷物中,然后持续食用观察2-3天,如果宝宝没有出现过敏、腹胀、便秘的现象,说明粗粮的添加量和种类是适合的。以此类推,给宝宝逐渐增加粗粮的种类,但是要注意多种粗粮同时添加的时候要注意量的把控。

如果宝宝一旦出现腹痛、胀气、体重增长过缓的情况,就需要确定是否是粗粮添加造成的,或者有其他疾病引起的。一旦确定由粗粮引发,请及时更换粗粮的种类,并且降低添加量,而且还要改用其他有助于消化的烹调方法,有助于宝宝肠道功能的恢复。

3.选择“真”粗粮

有些家长不太精于厨艺,所以就想着直接买成品,这样在购买粗粮食物的时候就需要格外注意,因为一些标榜“全麦”、“粗杂粮”等的食物很可能是伪粗粮食品。这个时候需要擦亮我们的眼睛,仔细去看产品的配料表,除去全麦、燕麦等粗杂粮字样之后,后面跟着的是不是:白砂糖、氢化植物油、各种添加剂等等。

购买时还要再仔细看下营养成分表,特别是其中脂肪含量占比。通过这两个食品标签的指示,就能看出想要购买的粗粮产品的品质高低。有的家长说我买的这个没有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呀,那大家就更得思考了,一个连包装基本信息都没有的产品,怎么能够放心地吃进嘴里呢?更何况是肠道娇嫩的小宝们。

划重点:

不要想着等孩子到了学龄儿童再添加粗粮了,可能那个时候他已经不太能接受粗粮的口感了,食物多样需要父母最初的引导。当然在咱们还是要特别的强调一点,那就是粗粮虽好,也要循序渐进,适量添加,胃肠才不会抗议。给宝宝加粗粮,可是件需要细心和耐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