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果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比如核桃、葵花籽、南瓜子、花生等等,很多家长也认为坚果是非常好的一种食物,听说富含很多营养,在宝宝能吃辅食以后就迫不及待地琢磨着给宝宝吃,那我们就先来看下到底坚果有多大的营养魅力,让家长们折服呢?

1.食用方便

大多数的坚果,都不用经过烹调可以直接食用,但是像花生、瓜子一般都是炒制后吃,食用很方便,几乎买来去皮就能吃。

2.营养价值高

①蛋白质——坚果都有低水分含量和高能量的特点,尤其是富含油脂的坚果,蛋白质含量在12-22%之间,像西瓜子和南瓜子的蛋白质含量更是在30%以上,但是像栗子这样的淀粉类干果蛋白质含量比较低,在4-5%左右,虽然含量区别比较大,但是这并不妨碍坚果成为植物性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不过还是需要和其他食物互补后才能有更高的营养作用。

②脂肪——脂肪是富含油脂坚果类食物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这类坚果的脂肪含量能达到40%以上,并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比如核桃、西瓜子富含亚油酸,核桃、松子富含α-亚麻酸。另外花生、松子和南瓜子中的脂肪酸有40%左右来自单不饱和脂肪。

③维生素和矿物质——坚果是维生素E和B族维生素的良好来源,钾、镁、锌、铜含量非常高,有的还富含钙。

由此可见,家长把坚果加入到宝宝的食材里也是看中了它丰富的营养,但是我们说3岁以下的宝宝不要轻易独自尝试坚果,因为坚果的质地坚硬,宝宝咀嚼不好,很容易发生呛咳,引起危险。那是不是宝宝3岁之前我们就要绝对禁止宝宝吃坚果呢?当然不是,其实我们除了要锻炼宝宝的咀嚼,还需要讲究的是一些添加方式。

1.避免呛咳,磨粉食用

很多家长担心硬硬的坚果会呛着宝宝,那我们就可以把坚果磨成粉,加入到谷类食物中,比如做成坚果馒头、坚果饼、坚果杂粮粥、坚果面包等等,改变坚果的质地,这样宝宝更好吸收,也不用担心会被呛着

2.少量添加,多次尝试

如同添加其他辅食食物一样,坚果刚开始添加时也需要单一、多次的尝试,尤其是容易造成过敏的坚果,比如花生,一定要谨慎,一旦宝宝出现过敏反应,就要立即停止。

3.三岁开吃,谨慎陪伴

很多家长觉得三四岁以后再给宝宝吃坚果有点玄乎,心想着我家的孩子不到1岁就自己嚼瓜子了,但是不可否认宝宝在3岁之前发生呛咳的几率非常大,谁家的宝宝没被卡住过,能顺利咳出或者咽下去的都是幸事,所以不要过早的把坚果交到宝宝的手中,如果宝宝吃,身边还是要有家长陪伴,以便及时杜绝呛咳的风险。三岁之前还是磨粉添加为宜。

4.适量吃,追求原味

市面上的坚果各式各样,加工程度和口味也是五花八门,什么水果味、牛奶味、五香味等等,尽量还是给宝宝选择原味坚果,这样加工程度低一些,坚果中的色素、盐分、糖分、添加剂就少一些,也有利于宝宝味觉的发育。另外我们知道坚果中的油脂、蛋白质含量大多数都很高,过量食用就会造成宝宝胃肠道、肝肾的负担,反倒不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我们常说成人吃坚果一天带皮的一小把,同样宝宝也可以用自己的手掌丈量,一天一小把已经不少了,不用纠结每天都补充,隔三差五的补充即可。

别看坚果小小的,带到宝宝辅食里就可能出现大大的问题,宝妈宝爸们,还是要谨慎擦亮眼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