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

脱发是让不少人忧愁不已的事,每每梳头之际,头发大把大把掉落,总不免深深叹气。望着越发稀薄的头发,脱发的小可怜们总要发出“头发都去哪了”的疑问。如何拯救脱发,再次拥有浓密秀发?刘学勤老师曾经这样治疗脱发——

医案1

黄某,女,32岁,个体业主。2009年9月13日初诊。

【主诉】脱发半年。

【病史】半年前因工作劳累,睡眠不好,头顶部及颞枕部毛发成片脱落,全发脱三分之一,曾在几家医院检查治疗,均诊为斑秃,先后用维生素B12、谷维素、胎盘注射液、养血生发胶囊等药,均无效。现除斑秃外,伴见头晕腰酸,烦躁易怒,月经量少,色暗,舌质淡暗,舌苔薄,脉细弦。

【中医诊断】脱发。证属气滞血瘀,精血不足,毛发失养。

【治法】补肾养血,凉血活血。

【方药】粉丹皮10g,干生地黄15g,当归尾12g,旱莲草15g,女贞子15g,川牛膝12g,川续断15g,制首乌15g,制黄精20g,枸杞子15g,桃仁泥、杏仁泥各10g,软柴胡8g。水煎服,每日1剂,服6剂并嘱患者每日用生姜片涂擦患处2~3次。

9月20日二诊:烦躁易怒较前好转,上方加制首乌5g,枸杞子5g,7剂。

9月27日三诊:服药后脱发止,斑秃处渐生淡黄色纤细头发,腰酸轻,睡眠可,上方加京赤芍20g。10剂。

10月8日四诊:诸症消,月经调,新生的细发开始变黑,原方继服10剂。

10月18日五诊:无特殊不适,上方加量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日2次,每次9g,半年后复查,乌发满头。

【按语】本案乃气滞血瘀,精血不足,毛发失常所致。《内经》“肾藏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精血相生,精足血旺,毛发蕃茂润泽,故用旱莲草、女贞子,滋而不腻,补而不燥,且有凉血润燥的作用;枸杞子、制黄精、制首乌,养血补肝,以增强滋补之力;全当归、干生地黄、粉丹皮养血、凉血、活血,使瘀祛而不伤阴;更加软柴胡疏肝理气;杏仁泥开宣肺气,以达气行血行之忌;川牛膝、桃仁泥活血化瘀。诸药相伍,使精血得荣,瘀血得祛,则毛发丛生。

医案2

李某,男,19岁,学生。2000年9月18日初诊。

【主诉】脱发3年。

【病史】患者3年前因夏季洗澡后开始出现脱发,逐渐发展为斑秃,伴头晕,腰痛腰酸,精神抑郁,劳累后症状加重。就诊几家医院,曾服维生素、谷维素等药物治疗,中药予以强肾、补血药等及偏方治疗,疗效均不理想。睡眠可,二便调。舌质红,苔薄白,脉沉,两尺无力。

【中医诊断】脱发。证属肾精不足,心血亏虚。

【治法】补肾强腰,养血祛风。

【方药】荆芥9g,防风9g,净蝉衣12g,桃仁泥9g,软柴胡7g,蒸首乌30g,蒸熟地黄20g,全当归14g,草红花12g,川续断12g,女贞子20g,旱莲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并嘱患者每日用生姜片涂擦患处2~3次。

9月2日二诊:服药后头晕及腰酸减轻,精神较前好转,脱发仍较多,斑秃处有少许新发长出之势。舌质红,舌苔薄白,脉弦滑。上方加黑芝麻30g,京赤芍15g。

10月5日三诊:服药后,脱发减轻,斑秃部位已有黑色纤细毛发长出,较稀疏,精神较好,劳累后腰痛。舌质暗,舌苔薄腻,脉弦滑。上方去净蝉衣、桃仁泥,加制狗脊10g,桑寄生20g。

10月20日四诊:服药后,脱发已痊愈,有时晨起腰痛,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前方加炒杜仲12g。

2001年11月2日随访患者黑发致密。

【按语】《诸病源候论》曰:“人有风邪在头,有偏虚之处,则发脱落……”本案患者脱发日久,因其思虑过多,暗耗精血,以致肾精不足,心血亏虚,肾虚血亏,血虚生风,加之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瘀阻发根,发失所养。故治宜补肾强腰,养血祛风。蒸熟地、全当归、京赤芍以养血;荆芥、防风风药之润剂,疏风散邪而不伤血;草红花、桃仁泥活血化瘀,使血脉通畅以助新发生长;蒸首乌、黑芝麻、女贞子、旱莲草滋补肾精,助生发之源;制狗脊、炒杜仲、川续断、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净蝉衣熄风止痒;软柴胡疏肝理气,则宗“肝藏血”“肝肾同源”之意。再则理气以行血,“气行则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