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

春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但气机的活跃也可能会带来一些健康问题。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推荐5个最适合用于清明节气养生的穴位,按揉艾灸之间调理身体,享受健康春天。


立春之后,体内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常言道过犹不及,如果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还可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这段时间是高血压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因此在清明这一节气中,要注意肝和肺的保养。

饮食养生

在饮食方面,清明节又称“寒食节”,有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禁火吃冷食的习惯。不过,在清明时节凡是耗损或阻碍阳气的情况都应该避免。由于清明时肾气渐弱,心气渐起,木气正旺(肝属木),气候多雨阴湿、乍暖还寒,因此饮食宜温,减甘增辛,补精益气,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韭菜等时令蔬菜。另外,清明节气中不宜食用“发”的食物,可多吃些护肝养肺的食品。同时,也可以结合食疗药膳进行调理。

经络养生

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这时大地逐渐清气上升,同时也是人体阳气升发的难得时段。此事体内肝气随着春日逐渐加深,而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中医学认为肝属木,木生火,火为心,在此节气中心气会过于旺盛,所以这一阶段也是高血压的易发期。

(一)常用穴位

取穴:

丰隆、劳宫、神门、曲池、胆俞。

(二)常用方法

1.按揉丰隆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两横指(中指)。

取穴方法:正坐屈膝,先确定腘横纹端与外踝尖连线中(腘横纹与外踝尖连线的距离为16寸),再从胫骨前缘沿该中点水平线往外量两横指(中指)处,在腓骨略前方肌肉丰满处,按压有沉重感,即是本穴。

来源:《二十四节气养生》

操作方法:一般采取按揉法或者是震颤法。正确的操作手法是双手交叉重叠置于曲池穴上,稍加用力进行快速小幅度的上下推动。操作时不易用力过度,以局部稍感酸麻胀感即可。

2.点按劳宫

定位:在手掌心,当第二、三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间处。

取穴方法:握拳屈指;中指尖所指掌心处,在第二掌横纹稍下方,偏于第三掌骨侧处,按压有酸胀感,即是本穴。

来源:《二十四节气养生》

操作方法:用拇指指腹按压或牙签圆头(注意不是尖的一头)点按该穴3~5分钟,注意按压力度以有酸胀痛感为佳,循序而进。

3.点按神门加灸

定位: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取穴方法:伸肘仰掌,用力握拳,在手前臂内侧可触摸到一条大筋(尺侧腕屈肌腱),在近掌侧腕横纹上,此筋的内侧,即是本穴。

来源:《二十四节气养生》

常用方法:①用拇指指腹端按压或牙签圆头(注意不是尖的一头)点按该穴3~5分钟,注意按压力度以有酸胀痛感为佳,循序而进。②温和灸:30~60分钟,节气当日和节气前后连续3天,每天1次,共7次

4.按揉曲池

定位: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取穴方法:屈肘成45度,在肘关节的外侧,肘横纹头处,即是本穴。

来源:《二十四节气养生》

常用方法:一般采取按揉法或者是震颤法。正确的操作手法是大拇指指腹或食指指腹置于曲池穴上,稍加用力进行快速小幅度的上下推动。操作时不易用力过度,局部稍感酸麻胀感即可。

5.灸胆俞

定位:在背部,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取穴方法:仰卧位或正坐位,在上臂自然下垂时贴于胸侧壁时确定肩胛下角,从两侧肩胛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所在椎体为第七胸椎,从第七胸椎棘突垂直向下推3个椎体棘突为第十胸椎棘突,在第十胸椎棘突下有一凹陷,此凹陷旁开1.5寸,即是本穴。

来源:《二十四节气养生》

常用方法:可用隔物灸仪,30~40分钟,38~50℃;艾条悬灸两侧穴位,20~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