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书治肿瘤的2大“法宝”
小编导读
肿瘤为什么可怕?因为外邪和内邪共同营造了适合肿瘤生长和迁移的环境。徐书教授临床30余年来,为什么能在肿瘤的治疗中屡获佳效?通过本文,你会明白其关键所在。
三焦辨证,来源于清代温病大家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他提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历代医家对三焦皆有所发挥,余临床三十年来,特别是在肿瘤的治疗中,透过三焦,抓住本质,屡获佳效。
余之三焦心法
三焦理论既可作为辨证方法,又可作为治疗原则,余在临床中广用、善用。
三焦的病,病在卫、气、营、血。而卫、气、营、血,非温病之专属,而是外感与内伤的共同产物。
第一,上焦不通,下焦不行。
第二,三焦之要,治在中焦。凡三焦之病不论虚实,其治皆可从中焦论治。
第三,湿温病当宣上启下,三焦同治。
第四,三焦气化失常是肿瘤的病理基础。
三焦气化失常,常常导致气、血、津、液当升不升,当降不降。卫、气、营、血的异常,常常导致外邪的侵入,与内生五邪——内风、内湿、内热、内火、内寒相互勾结,耗伤正气,从而产生肿瘤生长之环境。肿瘤的转移,一般依赖血液及淋巴循环,三焦主淋巴腺,故肿瘤的转移从三焦论治。
第五,治疗上,当遵循“上焦如羽,中焦如沤,下焦如渎”的思想。
孟河医派的用药特点,以小量取效果,有四两拨千斤之效。量小,主要是拨动气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善治者,治皮毛。”皮毛者,营卫之气会聚之处,五脏之精气在皮毛出皆有其孔,故小量、质轻之品,可启上开窍之用。
中焦是脾胃之所,为气机升降出入之纽。在选方用药上,用药量不宜过重;其次是用药选择上,当选用灵动流通之品,以达到升降之效。
下焦是肝肾之所,蒸腾气化之处,治之当一个“填”字,必用厚味、重镇沉降之品才能抵达病所。故用量宜重,另外多选用血肉有情之品,以填补肾精。
这些原则,对于疾病的治疗用药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临证发挥
由三焦所悟,余治疗肿瘤常用两个大法:一为宣上畅中启下法;二为补上启下法。
宣上畅中启下法治疗前列腺癌引起的癃闭案
王某,男,72岁。2020年3月29日初诊。
主诉:小便点滴不通2天。
病史:患者有前列腺肥大病史10年余,近1年来小便经常淋沥涩痛,在多家医院诊断前列腺癌,建议手术切除,患者拒之。近2日来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小便点滴不畅,继之小便不通,小腹胀急同时伴口疮,面红,大便干结,舌边尖红绛,苔黄腻,脉尺濡数。
诊断:癃闭。
辨证:阴亏热结,膀胱失约。
方药:以滋肾通关丸加味。
黄柏30克,知母30克,肉桂6克,蝉蜕10克,桔梗10克,杏仁10克,白蔻仁10克,当归15克,刘寄奴30克,桃仁10克,牡丹皮20克,肉苁蓉60克。7副,水煎服。
二诊患者服1副药后即排尿约400mL,证情明显好转。前方加生地黄30克,再进7副。
三诊:药后已无不适,改当归贝母苦参散以善后。
按:癃闭一证,责其小腹胀急之证,膀胱气化失常,气之不化,其因多端,治疗有异,故用宣上畅中启下法。以滋肾通关丸启下,加桔梗、蝉蜕、白蔻仁,宣上畅中,育阴化气,壮水制阳以化之,故取效甚捷。
补上启下法治疗肝癌腹水
杨某,男,53岁。2020年5月23日初诊。
主诉:腹部胀满3月余。
病史:患者患慢性肝炎12年,经常饮酒,近3月来,突然感腹胀,胁下硬满,乏力,小便量少,随即去无锡某医院检查,诊断为肝癌伴腹水。经住院治疗,效果不佳,遂求治于余。
刻诊: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胁下硬满,腹胀如故,小便短少,大便不畅,下肢轻度水肿,舌苔白腻,脉沉细。
诊断:鼓胀。
辨证:肝肾阳虚,水泛无制,清浊相混。
治法:予以补上启下法,以开其塞。
方药:当归10克,黄芪30克,党参20克,白术100克,茯苓60克,白芍10克,附子10克,干姜5克,沉香5克,乌药10克,肉桂3克,牛膝9克,车前子15克,防己10克,炙商陆10克。
以此方加味治疗35副,腹胀消失,继以抗癌软坚散结方善后。
按:癌性腹水者,治疗最难,中气之败是关键。肺主气,肾主水,人身中半以上为阳,是为气分;中半以下为阴,是为水分。气降则生水,水升则化气,气水循环,究其转运之枢,全在中气。中气一败,则气不化水,而抑郁于下,是谓气鼓;水不化气,而泛滥于上,是为水胀。水为标,虚为本。虚者,肺、肝、脾、肾俱虚,三焦决渎无权,水液内聚成鼓。在治疗中,当补大气以旋转气机,化气行水,故以补上启下法治之,以黄芪补大气,四君子以补土,四逆汤以启下,诸药相伍,收效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