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感冒的最佳调味品,行气和胃还祛湿
小编导读
最近连续的阴雨天气,湿气很重,加上夏季温度高,给各种细菌的繁殖创造了条件,临床上胃肠型感冒的患者一下多了很多。其实在我们的厨房里,就有一种治疗胃肠感冒的绝佳药物,它甚至还被用在了鼎鼎大名的藿香正气水中。它,就是紫苏。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几款快手还美味的紫苏药膳。
季节交替时,身边常有人出现发热头痛、肢体困重、胸脘满闷、食欲不振甚至上吐下泻等症状,这就是中医学所说的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的表现。
这种情况还常发生在炎热的夏季,在室外受到暑湿侵袭后,又受到室内空调的风寒侵袭,引起发热怕冷、头身疼痛、肠鸣腹痛、呕吐腹泻等一系列的胃肠型感冒症状。
在这个时候,除了服用针对性的治疗药物,我们还可以在饮食上加以辅助。紫苏就是治疗胃肠型感冒的最佳调味品。

紫苏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叶(或带嫩枝),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紫苏是一味味辛、性温的解表药,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宽中的作用,对发热怕冷、鼻塞头痛、四肢酸痛、胸腹胀满、恶心呕吐等具有外感风寒、内兼湿滞症状的患者尤为适宜。作为一味气味浓郁的调味品,紫苏可以使菜肴添香,行气开胃。
用法用量:紫苏可用于炒菜、煲汤等,或代茶饮,建议用量3~10g。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者不宜使用。
食疗妙方
01
紫苏叶粥
材料:紫苏20g,大米100g。
制法:将紫苏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或将鲜紫苏洗净、切细,待粥熟时调入粥中,再煮一二沸即成。
适应证与原理:紫苏味辛,性温,入肺、脾经,可起到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作用,治疗肺系外感疾病和脾胃不适。紫苏加入大米熬成米粥,便于食用,易于消化吸收,可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的胃肠型感冒,症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脘腹胀满、恶心呕吐等。

02
紫苏叶拌黄瓜
材料:黄瓜250g,鲜紫苏50g,盐、味精、香油、白醋、白糖等适量。
制法:将紫苏洗净、切碎,黄瓜洗净、去皮,切成丝,撒上盐、味精、白醋和适量白糖拌匀,再把切好的紫苏撒在黄瓜丝上,淋上香油即可。
适应证与原理:紫苏归脾经,气味芳香,可以行气和胃;黄瓜性味甘寒,味道鲜脆爽口;香油气味芳香浓郁,亦可增加食欲,尤其适合夏季暑湿天气所致的脾胃湿滞,食欲不振。
03
紫苏生姜大枣汤
材料:鲜紫苏10g,生姜3 块,大枣15g。
制法:先将大枣放在清水中洗净,去掉枣核,再将姜切成片;将鲜紫苏切成丝,与姜片、大枣一起放入盛有温水的砂锅里煮沸,改用文火炖30 分钟,然后将紫苏、姜片捞出来,继续用文火煮15 分钟即成。
适应证与原理:本品适用于消化不良,胃冷痛。紫苏性温,入脾经,具有温中散寒的功效,加上辛温的生姜和甘温的大枣调和营卫,使此汤具有暖胃散寒止痛、助消化的作用。
用美食治病

《中药食疗养生经》
本书介绍了82种药食两用中药的功效主治、应用特色及食疗妙方,以通俗易懂的标题对每一味中药进行总结概括,方便记忆。在每一首食疗方中,都具体讲解了用法用量、注意事项、食疗妙方、制法、适应症与原理。本书集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趣味性、通俗性的特点,方便学习和记忆。
本书为融合出版物,扫描书中二维码可获得食疗制作演示视频、饮片高清图谱、中医进阶课程等多种数字资源。
❖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的推荐和推广,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医疗建议。如有诊疗需要,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