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房颤?提醒:房颤有3大危害,身体有4大症状,需警惕!
前言
一年前,56岁的李大哥出现了胸闷、心慌、胸口疼痛的病症,医生诊断后,判定他患上了“阵发性心房颤动”。
医生特别交代,一定要按时吃药,定期复查。李大哥刚开始还听话照做,所以身体一直很正常。
可是最近3个月,李大哥觉得身体没啥事了,于是就把吃药的事抛在脑后,而且一直没去医院复查。
就在前几天,意外发生了!
早上,李大哥骑电车去上班,正在等红绿灯的时候,他突然眼前一黑,栽倒在地。路人及时把他扶起,并迅速拨打120急救的电话。
当李大从医院醒来,已经是做完取栓手术之后了。
原来,李大哥因为房颤而引发中风。虽然手术后顺利,但还是因为自己的疏忽大意而落下右腿偏瘫的后遗症。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大多数人对它都感到陌生。
正常人的心跳在60-100次/分之间,但发生房颤时,心脏的跳动频率极不规则,甚至能够达到180次/分-200次/分。
其实,房颤就是心律失常的一种表现,即我们常说的心脏病的一种。它发作时会导致心脏的电活动严重紊乱,从而使心跳不规则的加快。

房颤的危害
1.形成血栓
心房的主要功能是收缩和扩张,而房颤所引起的心率不规则加速跳动,会使心房处于不断的颤抖之中,从而导致心脏血液的淤积和凝结,出现大量的血栓。

而这些血栓会从心脏开始,逐步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当中,从而引起肾动脉栓塞、脑动脉栓塞、肺动脉栓塞以及其他各类疾病,严重的还可能造成中风。

因此,网上流传的房颤是许多重大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前兆,这个说法并不夸张。
2.引起缺血性脑卒中
在发生房颤时,左心室的血液流速会明显减慢,从而导致心房内的皮细胞收到损伤,引起心肌部位供血不足,使流向脑部的血液供应量不足。

长时间这样下去,会使大脑中的部分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的情形,这样就会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3.引起缺血性心肌病
房颤时会使心脏跳动速度过快,这样过快的跳动会消耗大量的能量,从而导致血液的供应量达不到心脏组织的需求,使心肌组织发生坏死现象,造成缺血性心肌病。
目前,我国的房颤患者约为1000多万人,且房颤发生的同时还有可能引起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产生,因此房颤患者一定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
房颤“预警”
1.呼吸困难
普通人会在剧烈运动后,或者去海拔较高的地区时,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状况。
但对于房颤患者来说,心率不规律的加速跳动,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的减弱。
而当心脏无法及时有效的为人体提供血液时,原来的血液中所含有的氧气量有限,无法维持我们的日常活动,就会导致我们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这时我们往往会通过加速呼吸频率来缓解这一症状。
因此,一旦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呼吸困难,喘不上气的情况就一定要重视起来,及时去医院检查一下身体。
因为正常情况下,我们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会引导心脏根据自身需求来调整心率,从而将氧气含量丰富的血液送到我们身体需要的各个部位,保证我们呼吸顺畅,维持我们的正常生活。
2.头晕
正常情况下,心脏会通过规律的收缩使血液从心房流入心室,经过一段时间后,心房会重新舒展,使血液回流,形成循环。
这一循环过程能够保证人体各个部位对血液的需求,从而使人体正常运转,让我们能够正常生活。
而众所周知,大脑是我们人体重要的组织之一,它的运转就需要大量的血液和氧气。
而发生房颤时,心房不规律的收缩会引起心脏的泵血能力丧失,使体内的血液含量不足。
这样一来,脑部的供血量就会受到影响,而大脑通过血液中含有的氧气才能得以正常运转。从而造成大脑缺氧的状态,这种状态就会导致人们发生头晕的现象。
3.手脚冰凉
当我们处于极为寒冷的环境且身上的御寒衣物不足时,我们就会感到手脚冰凉,但这种症状一般来说都是可以缓解的。
只要我们多穿几件衣服,回到暖和的环境后,这种现象就会消除。
但对于房颤患者来说,即使身上的衣物足够御寒,且所处环境也极为温暖,这种现象也仍会出现。那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其实主要的原因就是,发生房颤时,心脏的部分功能受损,导致血液无法及时送达全身。
而最先受到影响的是距离心脏最远的手和脚。没有了充足的血液供应后,身体就会缺乏许多种物质,从而导致有多神经递质以及激素无法产生,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这样一来,缺乏能量供应的手脚自然就会冰冰凉凉,长时间处于冰凉状态,手脚甚至会变得麻木。
4.胸闷
心脏是人体内许多血管的源头,它们延伸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为我们的日常活动提供必要的血液和营养成分。
但是房颤患者心脏不规律的快速跳动,会使人体内的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导致心肌细胞中的含氧量减少,无法满足人体的正常需求,造成胸闷气短的现象。
对于常年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来说,这种现象会更加明显。如果我们突然感到胸闷,很有可能就是由于房颤引起的。
综上所述,房颤的发生都是有“预警”的。
因此,如果我们经常出现上述症状就一定要注意了,这很有可能就是“房颤”引起的,此时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做一些必要的检查来排查病因。
千万不要觉得这是小问题不当回事儿。当然,我们出现上述征兆时,也不要过于惊慌,自己吓自己,放平心态,等待检查结果出来,秉承着“有病救治,没病放心”的心态,乐观面对。
房颤的治疗
房颤最常见的治疗方式通过各种仪器,例如,给氧及血氧监测仪器,检测患者体内的氧气含量,当发现患者体内血氧气压低于60时,就会及时让患者吸氧。
其次,心电监护仪也是一种常见的仪器,它能够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及时发现患者心脏动力的不稳定因素,对症下药。
除了通过仪器监测治疗外,药物治疗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医生通常都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开具控制心率、节律以及预防脑血栓的药物。
此外,心理疏导在治疗房颤时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有效的心理疏导,能够安抚患者焦虑不安的情绪,释放患者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压力,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
如何预防房颤
1.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对于易发生房颤的人来说,拥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作息规律,避免经常熬夜是尤为重要的事情。
此外,还需要保持健康、积极、良好的心态,平时避免食用刺激性大的食物,少喝浓茶和咖啡。
2.去除诱因
患有高血压、窦性心动过缓、肥胖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人群极易引发房颤。
因此,这类患者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改善自己的身体状况,以免为自己本就不是很健康的身体再雪上加霜。
3.谨慎使用非处方药
在平时的一些感冒或者发烧中,诊所大夫开的一些非处方药中,可能会含有某种引起心跳加快的致病因子,从而引诱房颤的发生。
因此,在看病前一定要主动告知大夫,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禁忌药物,从而避免用药问题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
4.经常锻炼
生命在于运动。
每天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增强体魄,还能预防房颤的发生。
5.戒烟戒酒
烟中所含有的尼古丁,会引起心肌炎及纤维化,而酒中所含有的某些物质,会增加动脉血流阻力,这些都会引发房颤。
结语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近10余年来,房颤的患病率比以往增加了大约20倍,且多为独居老人,同年龄段的男性病患数量远远高于女性病患。
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自己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