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疫情开放已经有半年之久,相信大部分人的朋友圈都曾被身边真实的阳性案例霸屏,疫情之下,全民就“感染后会有什么症状”为主题掀起一波大讨论,尽管有些朋友在阳了的那段时间不堪其扰,也不忘在网上和大家分享段子。

笔者记得那段时间“水泥封鼻”、“刀片割喉”是网络的关键词,更有甚者感染后直接变声为曾志伟、唐老鸭令人忍俊不禁,乐观向上的中国网友将攻击人体的毒株取名为“学习株”、“放屁株”,也算是悠然自得地挺过了这个难关。

看似好像身边大部分人都感染了,但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迄今为止还有近乎15%的人仍坚持到底,保持没有阳过的记录。

我们在羡慕不已的同时,不禁也感到好奇,这些至今都还未阳的人为什么能成为“天选之子”,他们保持身体的健康秘诀是什么?

那些没有“阳过”的人可能真的赢在了起跑线?

根据一项相关研究的显示,那些至今还未被新冠病毒感染过的人群,有很大的可能是基因起的作用,而使他们的免疫力不同于常人的原因,或许是由于基因排列组合上的不同。

我们都知道,我们得以对抗病毒主要是依靠我们体内的免疫系统。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不同人的免疫系统也不可能相同,正因为这些不同,每个人的身高体重、外貌性格也都形态各异。

在抵御病毒这一方面,就如同现实生活中的人擅长的各有不同,每个人免疫系统的能力也不同,这种不同不是指免疫力的高低强弱,而是说不同的免疫系统所擅长的是不同的病毒入侵项目,例如对新冠病毒的侦察能力、反应能力。

有的对于新冠病毒的入侵反应比较灵敏,像公正不阿的法官,能够及时集中力量将病毒一举歼灭;有的则反应迟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病毒也就有机会可以趁虚而入。

研究学者发现,人体免疫系统的灵敏度,和不同类型白细胞表面抗原与病毒结合能力有很大相关。

那些和病毒结合不佳的白细胞表面抗原,成为新冠病毒最爱光顾的攻击受体,病毒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直达要害,拥有这种等位基因的人也就成了最容易中招的“冤大头”。

对于那些不曾被感染过的人等位基因,新冠病毒想要长驱直入的难度要比常人高上40%左右,也可以说,携带这类基因的人不被感染的概率是63%。

人群中还隐藏着对新冠拥有超级抵抗力的“绝世高手”,不过这都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人的基因都是介于“天选之子”和“冤大头”之间。

此外,I型干扰素、记忆T细胞的相关调控、新冠病毒能否顺利和细胞ACE2受体结合等等,也会对新冠病毒的感染造成影响。

因此,应对新冠病毒的秘诀是我们人体复杂强大的生理机制起的作用,关于这种基因的真相科学家也在不断地探索中,未来基因对新冠病毒的彻底防治也有广大的前景。

除了身体方面的因素,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实践中还观察到,感染新冠病毒与患者是否有采取防护措施是否完备、生活习惯是否良好也有很大关系。

并且至今未感染的人群里面,完成了新冠疫苗和加强针的接种的人占了多数,这些因素在预防病毒,降低感染概率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当然这其中也不排除是已经“阳过”,但因为没有表现出明显症状或是没有进行及时的核酸检测而不自知的患者。这类患者在感染病毒时却能免受其痛苦的困扰,也不失为另一层面上的“天选之子”。

其实至今“未阳”的人,可能是以下几个原因:

1.身体素质好

患者本身的身体素质对防止疾病的发生和病毒的入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看到一个人很少生病且精力充沛,足以证明其身体素质水平是处在一个还不错的状态。

这也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习惯也是密切相关的,我们也能真切感受到,无论是不是新冠病毒,那些爱吃蔬菜、爱运动的人生病的几率是远小于普通人的,这样的结论,早已在欧洲的调查研究中显现出来。

只有保持规律的作息,每天饮食均衡搭配,进行定期的锻炼,促进身体代谢正常运行,才有可能保障身体免疫力提高,为身体筑起一道防护壁垒。

2.防护工作做得很到位

做好防护工作对预防新冠病毒的感染也很重要。疫情期间,我们常听到医护人员呼吁我们“出门要戴好口罩”“尽量不要去人流量密集的地方”“要用七步洗手法正确洗手”等等。

有些人的防护意识很强,而且出现疫情后,可以有条件长期居家,减少和外界的接触,即使有接触,也会经常用酒精消毒,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和病毒“亲密接触”的机会。

3.无症状感染者

阳过而不自知的人群也不在少数,这些人在病毒感染后,身体没有什么明显的不适感,或者症状较轻,类似于感冒而后又很快痊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无症状感染者”。

反观他人,似乎都是痛不欲生,但由于没有及时做核酸和抗原进行确诊,就会给人造成一种不曾阳过的错觉。

4.接种了新冠疫苗

接种疫苗也是我们对付疾病的有力武器。疫苗的作用是能够激活人体免疫功能,使之产生相应的抗体,赋予机体特异性的免疫力。

如果定期接种新冠疫苗和加强针,那么你将会获得最大程度上的免疫保护。免疫系统也不打无准备之战,待做好充分准备,整装待发之后,一旦发现有病毒的攻击,免疫系统就能准确识别,快速出动,将病毒控制住。

随着大规模疫情爆发的时段淡去,在前不久和现在,还是能依稀看到“二阳”、“三阳”的案例,那些没有“阳过”的朋友可能会开始忧虑不安。

“未阳”人群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现阶段无需过于担忧和恐慌,一般来说,做好防护工作,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都能有效避免,有什么不适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排查。

至于什么未来面对新毒株,未阳过的人会比阳康的人更为脆弱之类的言论纯属谣言,虽说阳康的朋友体内已经产生了抗体,但抗体会随着时间流逝而逐渐下降,这时候,就要看个体的免疫力了,免疫力强的,抗体的水平就下降得慢。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在秋冬之际,呼吸道感染高发,由与新冠肺炎和呼吸道疾病在症状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人们很可能将这两者混淆。

目前来讲,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都能很快恢复,不过也有很多朋友反馈到,已经“阳康”多日,为什么这样或那样的不适症状还是挥之不去?难道这是后遗症?

“阳康”后会有后遗症吗?

一般来说,“阳康”过后会带来一系列的症状。

1.咳嗽

新冠病毒的感染以干咳最为常见,也有可能感觉有痰不易咳出的情况,这是因为病毒在肺部引起的病理性改变。

2.感到疲倦虚弱

这是由于人体的免疫系统在抵抗病毒时消耗了大量的免疫细胞和能量,歼灭病毒后,身体需要一段恢复的时间以补充这场“战斗”的巨大消耗,因此感到易困、乏力都属正常现象。

3.嗅觉、味觉异常

嗅觉和味觉的暂时异常,与患者的免疫系统反应强度有关,随着疾病的发展和恢复,症状会逐渐减轻。

以上这些症状都是大部分人的亲身经历,除此之外,感觉较为严重的,还有心肌及心血管的炎症问题、认知功能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等,这些症状是由于身体在短暂时间内受到病毒的攻击,而后处在一个逐渐恢复的阶段。

这些不适感在经过2-3周的恢复便可基本好转,只是人们刚刚痊愈,再加上外界的危言耸听,不太习惯这样的情况。其实不用过分担心,这些症状不会伴随终身,“阳康”后的这些相关表现,不能称之为后遗症。

如果症状超过一个月还没有改观,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结语

现阶段,我国将新冠肺炎纳入乙类疾病,全国各地正在有序推进落实“新十条”,这意味着,新型冠状病毒的防疫已经载入史册,走出疫情已成定局,我们也应该要继续向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