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俗话说:“病从口入,”不加以注意、不加以节制的饮食很可能就是导致生病的原因。

老话说“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讲。”但是医疗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驳掉了这一点,饭不能乱吃,甚者可能因此丧命。

如果不好好吃饭,对人的健康会有多大影响?《柳叶刀》一篇论文给出的答案是:会增加死亡风险。

《柳叶刀》发布的全球饮食领域首个大规模重磅研究中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有五分之一的人死亡的原因是不良的饮食问题。

其中,我国死亡的人有较为严重的饮食问题。中国的由饮食结构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死亡率位居全球20大国的首位!

那究竟是什么饮食问题,导致中国死亡率如此之高?该项研究发现了致死率最高的三种饮食习惯:高钠饮食、全谷物摄入不足和水果摄入不足。让人震惊的是,致死率最高的原因竟不是高油高糖的饮食习惯。

此外,在《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中,中国研究团队发表过芙蓉一项研究显示,导致中国心血管疾病成因的饮食方式排名前三的是:高钠摄入、水果摄入缺乏、海洋型omega-3脂肪酸摄入缺乏。

显而易见,这其中有两个致死率高的饮食方式与柳叶刀中的相同。

我们总是说不能吃太咸,那吃太咸它究竟有什么危害?

一般情况下,我们的钠离子摄入是通过摄入盐来获得,食盐在人体的血液和体液中的存在形式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其在保持人体的渗透压、酸碱平衡和水分平衡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旦钠离子摄入过多,就会导致这些方面的运行失衡,造成电解质失衡,从而使血管内的周围组织形成压差,出现水肿甚至胀气。

而且,氯化钠摄入过多,人体为了稀释血液中的钠含量,就会吸收过多的水分到血液中,还会使全身的细小动脉阻力增加,引起高血压,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再者,怕皮肤衰老的人要注意了。氯化钠摄入过多,会使皱纹增多,造成皮肤老化。即使是身体健康的人长期摄入高钠食品也是会影响身体健康的。

过多的钠会损伤胃粘膜,增加胃癌风险。胃粘膜是胃的“天然屏障”,就像围着一座城池的“城墙”,可以帮助抵御有害物质的“炮火攻击”。

高浓度的钠就像一种“默默的摧毁剂”,慢慢的侵蚀“城墙”的根基,最终把连根拔起并且摧毁。城池内的东西暴露无遗——没有了黏膜的保护,胃壁裸露在胃酸和其他各种有害物的刺激之下,增加患胃癌的风险。

过多的钠会使增加钙流失,诱发骨质疏松。钠有“多吃多排”的特点,人体为了维持平衡,就会排掉多余的钠。那这时有人就会想,我的身体能帮我排掉钠,那我是不是就可以不用担心了?答案:不是的。

身体排钠是一件“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在肾脏每排泄1000mg钠的同时,就会会耗损26mg钙。钠越多,身体钙的流失就越严重。随着身体钙的不断流失,就很容易引发骨质疏松。

此外,肾脏是钠的排泄器官,高钠饮食还容易增加肾脏负担;还有大量研究表明,高钠会增加肥胖风险、促进炎症等,危害全身健康。

多吃盐的人还容易患感冒,还有患有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宜吃太多的盐,正常人每日的盐摄入量应该保持在5g以内。

钠从口入,有些东西还是少吃为妙。

(1)普通食盐

食盐是钠的主要来源,1g盐就含有约五分之二的钠,因此每日摄盐量最好不要超过5g。但我国为何高钠致死率如此之高?因为据数据显示,国人平均每天摄盐量约8-10g,超标近一倍,这也是其中重要原因。

日常烹饪的时候可以适当放些其他调味料来提味,从而减少用盐量;也可以把普通食盐换成低钠盐,但如果是肾功能异常者以及高血钾症者要慎食。

(2)挂面、方便面

为了让面更筋道,很多面条在制作过程中都会加盐,而且含量不少,比如:某挂面钠含量约900mg/百克,吃上一碗(100g)就相当于吃了2.25g的盐,再加上酱油、辣椒酱、炸酱等,很容易就摄钠超标了。

因此,大家在购买面条时,一定要看看营养成分表,尽量选择低钠的。

养生有学问,水果藏长寿秘诀。

一项对113个国家、全球约82%的人,蔬果平均摄入量的研究结果显示,果蔬吃太少,每年有近300万人死于心脏病和中风。

水果是一个宝藏,它们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果胶等营养成分,能满足人体的不同营养需求。

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其它抗氧化剂,它们就像我们的弹药,助力我们的身体器官抵抗“外部侵袭”,能提高人体免疫力。

水果中还含有大量的水分,能维持我们身体的平衡,而且水果中的糖分和卡路里含量较低,食用水果可以帮助控制体重,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疾病的风险。

水果简直是“便秘者”的福音,水果中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给你的肠胃“做做操”,有助于消化和预防便秘。

某些水果中还有“隐藏技能”哦,这类水果含有改善睡眠的物质,如葡萄柚中的柚皮素,可以帮助人们入睡。

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抗氧化剂,是天然的“美容护肤品”,可以帮助抵抗自由基对皮肤的伤害,有助于保持皮肤健康和美丽。

你是不是大为震惊,原来水果不止徒有其“酸酸甜甜”的美妙味道,还有这么多的功效!

那养生的水果也得有养生的食用方式、食用时间。

(1)量要达标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每天吃200~350g水果。具体来讲大概是半个菠萝左右那样的分量。

(2)多选中低糖的

很多人怕吃水果升血糖,但很多研究证实,适当吃水果反而是有助于降低糖尿病风险的。

那如果有控糖的需求,比如糖尿病患者,日常可以适当选择血糖指数和血糖负荷均较低的水果,就像梨、西梅、蓝莓、苹果、葡萄、等。而像菠萝蜜、榴莲、荔枝等高糖水果还是注意要少吃。

(3)选对时间吃

一般建议在两餐之间、餐前半小时吃水果,既能补充能量,又能减少下一餐的摄入量。不推荐餐后吃水果,否则易致血糖上升。

多吃全谷物

有些人会说“不是说谷物是碳水吗?吃了会身高血糖,容易长胖!那它还是健康的吗?”

其实谷类食物只有少量的糖粉是不容易长胖的。谷物中碳水化合物分解后的葡萄糖是大脑和神经唯一的能量来源,而蛋白质和脂肪是不会担任这一角色的!

如果膳食中长期缺乏碳水化合物,那么人的思维、神经和机体代谢就会出现严重的问题。蛋白质作为热量代谢后的废物较多,还会给肾脏带来沉重的负担。

而且其实会长胖并且升高血糖的谷物应该是精制谷物,精制谷物就是去除麸皮和胚芽的小麦谷物产品或面粉,纤维含量低。精制面粉制成的产品还包括面包、面食/面条、速食早餐谷物/玉米片、饼干和烘焙产品/甜点。

全谷物包括小麦、黑麦、燕麦、大麦、玉米珍珠小米、高粱、荞麦等。

精制谷物高摄入地区,尤其是中国,这一趋势特别明显。研究团队指出,这可能是因为,中国人群的精制谷物平均摄入量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地区,同时,爱吃的和不爱吃的人,摄入量差异也较大(从而对比明显)。

此外,过去20年间,中国小麦相关食物的摄入量一直稳定增长,并且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呈正相关。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人每日摄入50-150克谷类。日常生活中,可以用谷物类食物如燕麦、小米、高粱、玉米等代替部分精细化主食,但不要长期单一地吃同一类谷物,要注意换着吃,要与主食搭配,做到均衡饮食。

而全谷物富含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等,能降低高血糖、高血脂的风险,对肠道菌群调节也有好处,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中国营养学会及欧美多个专业机构均认为,摄入全谷物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精制碳水属于高血糖负荷的食物,吃多了会增加氧化应激,激发炎症因子,从而引发慢性炎症。

这就像温水煮青蛙,会让免疫系统长期处于战斗状态、疲惫不堪,从而逐步击垮身体,肥胖、“三高”、心血管病、癌症等随之而来。

养生有学问,从饮食抓起。病从口入,营养也从口入。只有正确地吃,把握合适的量,那就等于掌握了长寿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