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胆囊癌高发,罪魁祸首被揪出,如何把病挡回去?三招教会你
卢阿姨自从一次吃错东西连续腹泻之后,在吃东西方面就比较谨慎,还开始跟着食谱学做营养餐。
但是最近几个月以来,卢阿姨总是觉得右上腹有饱胀感,还不怎么吃得下饭,时不时就犯恶心,甚至半夜忍不了还会起来呕吐。

卢阿姨还以为是自己做的营养餐不够好,就又改了食谱,重新调理饮食,还去买了养胃的保健药品,双管齐下的调理非但没有让卢阿姨身体的不适好转,反而还愈加消瘦。
卢阿姨马上去医院做了个详细的检查,这才发现自己居然患上了胆囊癌!
危险胆囊癌,患病率居然这么高
胆囊是胆道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上接肝脏,下连十二指肠,有专家说,如果把胆道系统比喻成一条很长很长的河流,那么胆囊就相当于这条河上的一个水库。
就像水库储存雨水一样,胆囊也能够储存胆汁,等到身体需要消化东西的时候,胆汁再从胆囊排出来,同时还能帮助缓冲胆道的压力。
于是胆囊也被称为“胆汁仓库”,这还跟胆囊上丰富的粘膜细胞有关,这些细胞具有比较强的吸收和浓缩功能。
当碱性的肝胆汁进入胆道系统之后,胆囊的黏膜就会吸收肝胆汁中大部分的水和电解质,留下其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储存,胆汁也就被浓缩成了弱酸性。
这些浓缩的胆汁会侵蚀和溶解胆囊黏膜,但胆囊黏膜有自己的独家武器——分泌又稠又厚的黏液自我保护,每天分泌的黏液能够达到20ml。
但是据流行病学的调查显示:我国胆结石的发病率在7%~10%,并且患上胆结石的风险会跟着年龄一起增加。
老年人的器官随着年龄增加逐渐衰老,胆道系统在胆固醇、胆盐代谢方面的功能会受到影响退化,患上胆结石的几率也更大。
50岁以下的人群胆结石发病率在10%左右,一旦上了60岁,发病率直接翻了三倍多,接近40%,而到了80岁的高龄,竟然有超过一半的人有患上胆结石。
胆结石的发病是诱发胆囊癌的重要因素之一,结石存在一日,变大一分,胆囊的炎症状态就更严重一分,癌变的风险也就随之增加。
胆囊癌的发病率也是跟年龄的增长成正比,这种被称为新“癌中之王”的恶性肿瘤不仅发病率高,生存率还低。

这是因为它在前期的时候很少有让患者感到特别不适的症状出现,但其发展的速度之快却是让人措手不及。
等到患者感到强烈不适就医时,多数已经是中晚期了,我国胆囊癌的平均初诊年龄为64岁,对于老年人来说要进行手术治疗的话,身体能不能吃得消是一个问题。

关键是已经到中晚期的胆囊癌,就算进行手术治疗,要完全治愈也是比较困难的,还有可能对胆道系统周围的器官造成损伤。
既然胆囊癌这么危险,那么以下这些可能诱发胆囊癌的因素,你必须了解!
诱发胆囊癌的“三高危三习惯”,你中招了吗?
1、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在大部分情况下不会引起不适症状,比胆结石还难发现,这也导致了患者的病情在不知不觉中加重。
直到变成胆囊癌,患者才会有明显的不舒服,并且有八成以上的患者都是在体检的B超中才发现胆囊息肉。
所以在做体检的时候,还要多关注是否有胆囊腺肌症、瓷化胆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疾病,这些都是诱发胆囊癌的疾病因素。
2、糖尿病
胆囊分泌的胆汁能够帮助消化脂肪,但是糖尿病患者本身的病因就在于不能产生或分泌足够的胰岛素,这就导致其糖尿病患者有脂肪代谢障碍。
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又经常伴有血脂紊乱,造成肝脏内部合成的胆固醇增加。相应的也就导致了胆汁酸比例失调,胆结石就是这样来的,间接地增加了罹患胆囊癌的风险。
3、女性发病率高
有全球范围内的胆囊癌发病例数具体统计数据指出:女性要比男性的发病例数多2~3倍。
我国也有数据显示女性的胆囊癌发病率是男性的1.61倍,而且女性的生育次数和绝经年龄都能够作为诱发胆囊癌的独立因素。
生育次数为三次或超过三次的女性,患上胆囊癌的风险要比生育少于三次的女性高3倍以上。
4、不吃早餐
这可给了胆结石一个出窍的机会。在经过了一夜的睡眠之后,胆囊内贮存了很多胆汁,胆固醇会处于一个较高的饱和度。
在正常吃早餐的情况下,胆囊排出胆汁帮助消化,胆固醇也就随胆汁排出。同时,胆囊还会分泌新的胆汁,这也降低了胆囊中的饱和度,胆结石就没那么容易形成。
但要是不吃早餐,胆汁就会长时间留存在胆囊中,其中过度饱和的胆固醇还会引起沉积,胆囊代谢紊乱,进而形成胆结石。
5、饭后吃零食
现在很多零食都打着健康的旗号,说不会增加肠胃的负担,吃着安心。也有很多老年人在饭后喜欢泡点茶喝,顺带着吃点坚果之类的。一家子一块吃着零食看电视,其乐融融。
但这个时候刚吃完饭,食物还没完全消化,加上坐着,胃肠道的蠕动会受到限制,不利于消化系统运作和胆汁的排泄。还会妨碍胆汁酸的重吸收,致使胆汁中的胆固醇和胆汁酸比例失调,胆固醇容易沉积。
6、经常性熬夜
熬夜会打乱人体的正常的生物钟,影响胆囊的收缩,破坏胆汁分泌的规律。长期以往胆囊功能也会跟着失调,导致胆汁在胆囊中未能及时排出,造成淤积,最后形成结石。
一旦胆结石,发生胆囊癌的概率也会增加。如果两者合并发生,患者就会经常性感到右上腹有不适,甚至是隐痛。
胆囊癌还会直接降低或失去对脂肪物质的消化功能,就会像文章开头的卢阿姨那样,出现消化不良、恶心呕吐。
一些晚期的患者还会因为胆道感染而发烧,身体日渐消瘦,甚至因为胆汁不能顺利排入肠道反流入血,导致皮肤瘙痒。
这么危险又这么难捱的病症,可要离它越远越好。这三个抵挡胆囊癌的招数,快接着!
三招学好来,预防胆囊癌
1、健康饮食,绿色控糖
胆囊和脂肪的消化息息相关,在日常的三餐中要避免过量的高脂肪饮食,这一点对于有高脂肪的老年人更重要!
动物性脂肪虽然香,但是不要贪多,也不要想着一顿吃足,靠下一顿完全不吃来抵消。这样不均衡的饮食对身体的伤害更大。
可以在一日三餐中均匀分布油脂,小编建议可以适量选用植物油脂,可有助于胆汁的排泄。
在食物的烹调方面,尽量少油炸,多蒸煮炖烩。还可以多吃点高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绿叶蔬菜、豆类及其制品、粗粮、水果等。
这些食物中含有的膳食纤维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胆固醇的饱和度,增加肠胃的蠕动,减少肠腔中一种导致结石生成的物质含量。
小编在这里还要特别提醒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控糖,尽量避免并发症。
2、合理运动,维持体重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老年人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天散散步、慢跑、打太极或者跳广场舞,对身体都是大有益处的。
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增进气血的流畅,还能疏泄肝脏,有助于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胆囊癌找上门的概率自然也就变低啦。
3、定期体检,重中之重
胆囊癌在早期的时候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也都是在体检中才得以发现自己患病。而且胆囊炎的发病症状和胆结石很相近,不易鉴别。
有不少的老人家会觉得定期体检很麻烦,要耽误子女的工作。但往往就是这样的不重视和怕麻烦带来无法挽回的病情。
所以定期体检非常重要,就算患病也能及时治疗,避免更严重的后果发生。
好了,今天小编的分享就到这里,还有什么健康问题,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告诉我!
参考资料:
罗学宏.糖友:警惕胆囊结石癌变[J].大众健康,2022,(08):58-59
《胆囊是怎么被“憋”出石头的?》.生命时报.2022-02-22
汤大铁.两低两高,让结石远离胆囊[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3,(0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