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来,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需求不再停留在“只要吃饱就行”的阶段,各种富含高蛋白、高油脂的食物也深受人们喜爱。

丰富的营养在一定程度上能强身健体,但是吸收过多也容易营养过剩,各种慢性疾病也悄悄找上门,其中以“三高”最为经典,因为它容易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所以非常值得重视!

很多人去医院体检的时候,尤其是超过50岁以上的老年人,经常都会发现血脂异常,如今高血脂已经逐渐成为常态化的现象,据2023年的数据统计,我国血脂异常的患者已经超过4亿人。

除了满足人体基本代谢的血脂外,如果摄入过多,多余的部分会在体内到处“游行”,如果不管它们,长时间让它们在体内“耀武扬威”,就会造成血脂异常,引发各种代谢综合征,包括肥胖、糖尿病、胆结石等。

高血脂症也被医学界称为“无声的杀手”,它在前期是没有明显症状的,所以患者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甚至认为自己身体倍棒儿,但是久而久之,血液中的血脂持续异常可能会引起冠心病、脑血栓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

我们如何在体检报告中判断血脂异常呢?

临床上血脂检测的基本项目主要包括TC、TG、LDL-C和HDL-C,主要看这四个指标就可以基本确定。

这四个英文单词听起来复杂,其实都是和血脂相关的,比如TC和TG分别代表是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值,它们是判断高血脂的重要指标,如果高于参考值,代表着健康亮红灯,数值越高,患上综合症的风险越大。

LDL-C和HDL-C又分别代表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们就像一对“龙凤胎”,同在一个“母胎”,却在某一方面上有着截然相反的判断方式,因为LDL-C是数值越高,代表状况不好,而HDL-C,则是数值越低,状况越不好。

高血脂能引发各种疾病,稍不注意会危及生命,所以我们除了在体检报告中判断是否患有高血脂,生活里的这几个小细节也可以提醒我们多加注意。

1、有家族病史的人

遗传因素也有可能导致高血脂,如果是家族中有高血脂病史,那么就要更加警惕,因为其患高血脂的风险会增加,需要按时进行血脂检测。

2、容易忽略的症状

高血脂的症状不明显,所以它的症状往往会被忽略,比如肥胖、脸色发红、皮肤粗糙等,这些体征的出现可能是由于血脂过高引起的,所以有这几种现象的人们,可以多加注意血脂的指标。

3、饮食习惯要多注意

如果一个人日常的饮食都是偏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那么他患病的风险就更高,因为饮食和疾病息息相关,如果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会更容易导致血脂的异常。

4、久坐不动有危害

经常不锻炼的人也会容易患高血脂,因为长期久坐和缺乏运动,身体消耗脂肪的能力下降,血脂也容易升高。

5、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脂会导致各种心脑血管疾病,所以如果有心绞痛、心悸、中风等症状,应该怀疑是否高血脂造成的,及时就医检查,对症下药,以免耽误治疗时间。

现如今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趋势,因为高血脂的常态化,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科学家们努力研发出各种降脂药物,就是为了让高血脂患者能保持一个正常的指标,减少慢性疾病的频发。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尝试,目前我国的血脂异常患者有三个方案可以选择,并也有着不错的治疗效果:

1:基础药物-他汀

他汀类药物一直以来都是降低血脂的首选药物,因为它是直接作用于体内的细胞酶,通过抑制合成胆固醇相关酶的活性,来达到控制胆固醇指标的效果!

2:补充药物-依折麦布、海博麦布

当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不耐受或者血脂升到难以控制的指数,并且服用常规剂量的他汀也无法让血脂降低到应有标准,这时候可以配合一些抑制肠道胆固醇吸收的药物,如依折麦布、海博麦布等,能够提高血脂达标率,同时也降低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3:增效药物-PCSK9抑制剂

首先我们要了解PCSK9是什么概念,PCSK9它是在体内产生的一种物质,它的危害是会导致肝脏难以清除血液中的胆固醇,其中以LDL-C最难清除,这时候多余的胆固醇会在体内“游荡”,导致血脂升高。

目前国内降脂效果最强的就是依洛尤单抗和阿利西尤单抗,它们也被称为PCSK9抑制剂,降脂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通过科学家对比三个方案对于LDL-C的抑制效果,发现服用常规剂量的他汀,降幅是小于50%;而服用他汀+补充药物(依折麦布、海博麦布等),降幅超过50%,但不超出60%;最后是他汀+PCSK9抑制剂的结合,降幅居然能达到75%!

从以上的研究结果来看,选择他汀和PCSK9抑制剂的结合,治疗效果是最佳的,而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抑制剂为依洛尤单抗和阿利西尤单抗,需通过皮下注射,而且每月注射到1~2次才能起到该有的效果。

尽管这几个治疗方案已经得到应用,而且效果显著,但是科学家们并不满足于此,他们致力于研究出注射频率更少的抑制剂。

近年来,通过科学家们的努力,一个新型PCSK9抑制剂–英克西兰横空出世,由跨国药企诺华公司研发,因为一年只需打两针的强效水平,它也被称为“降脂疫苗”,成为了降脂领域令人瞩目的新秀。

英克西兰作为首个用于降低LDL-C的全新siRNA药物,其先锋性是让全世界震惊的,因为先前的PCSK9抑制剂都是通过结合来抑制PCSK9活性,所以作用会比较短,需要多次注射,但英克西兰则是通过直接抑制PCSK9的合成,加上它能“长期作战”,发挥该有的效果,同时也不会对人体产生额外的影响,能轻松达到治疗目的。

英克西兰和依洛尤单抗、阿利西尤单抗相比,降脂强度虽然是差不多的,但是英克西兰的持久性更长,它能在人体内“坚持不懈”。

所以依洛尤单抗、阿利西尤单抗这两种抑制剂需要每月皮下注射1到2次,但英克西兰只需首次用药后的第3个月注射一次,之后保持每年皮下注射2次的频率即可。

对于高血脂患者处于需要终身服药的困境来说,如果有注射频率更少的药物选择,对于他们来说会更轻松方便,不争的事实是,英克西兰虽然2021年就已经在美国上市,但是国内之前一直没有引进,所以听过这个药的患者很多,但实际上用到它的少之又少。

不过好消息是,在今年的8月22日,经过各方努力,英克司兰注射液已经正式获得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可以在国内上市,应用于成人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或混合性血脂异常患者的治疗。

这意味着,过不了多久,国内就会有越来越多的患者可以真正接触到这种药物了。

但是英克司兰的上市也并不意味着大家可以“告别”他汀时代。

很多高血脂患者苦于长期服药的烦恼,都会认为:是不是有了英克司兰,就不用再吃阿汀了!毕竟,长期服用药物,大家都担心可能会有不良反应,但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英克司兰虽被人称为“降脂疫苗”,但是本质上它不是疫苗,而是一种作用于基因的靶向药物,其中我们通过药监局公布的信息,可以得知英克司兰应用的具体情况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如果患者在接受最大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治疗以后,LDL-C水平仍然没有达标的情况下,可以在他汀的基础上联用英克司兰来帮助血脂达标。

第二,如果患者无法耐受他汀,或者有禁忌症不能服用阿汀的情况下,可以先使用英克司兰替代他汀。

所以说,英克司兰目前只是他汀类药物的补充药物之一,它不能替代阿汀,除非是完全不耐受或者对于阿汀有使用禁忌的患者,才可以考虑单独只用英克司兰治疗。

从这个定位来看,英克司兰和其他PCSK9抑制剂一样,目前也只是作为他汀类药物的补充,究其更深层的原因,还有以下四个:

1.首先他汀类药物在我国应用时间长,作为最广泛也是最基础的降脂药,它有足够的临床数据,能够证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2.英克司兰刚面世不久,虽然在国外的使用量大,但是在我国还属于比较陌生的阶段,临床数据较少,需要一个“观察期”。

3.英克司兰的注射频率低,作用时间也长,其降脂效果太强,对于高度血脂异常的患者是非常有效,但是对于一些中低度血脂异常的患者来说,药效太强可能会“矫枉过正”。

4.英克司兰目前只有在海南和广东两地有引进,但是价格较高,每针约1.8万元,年费用不低于3.6万元,也还没纳入医保,属于自费药物,对于不太富裕甚至生活困难的患者来说,比较难承受,所以他们还是会觉得阿汀更划算。

结语

药物的效果都是因人而异的,具体的用药还是要咨询医生,总而言之,英克司兰的问世对于患者来说是个福音,但同时也要考虑多方因素,谨慎用药。

科学的日益进步让我们减少了对疾病的恐惧,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药物治疗只是一个辅助手段,还是要配合日常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这才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