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喝水毁了肾,粗茶淡饭伤透肝?4个坑人的养生建议,越养病越多
朋友们,你们是否想过你们所听到的养生建议,真的能达到养生的目的吗?广为流传的所谓养生建议就真的科学吗?答案当然不是!
小黄从小就有胃病,经常听年长的人说有胃病要喝粥才能养生,不能常吃白米饭。
上高中以来,她为了养胃,每天早上都去食堂喝白粥,可是她的胃病却没有像她所想的那样慢慢恢复,反而她比之前还更经常感到胃痛。
有一天,小黄实在胃痛到受不了了。她请假回家看医生,医生的说法却让她大吃一惊。医生说——她的胃病加重正是由于喝粥引起的。这个说法彻底颠覆了小黄一直以来所接受到的观点。
很多人认为粥是一种好消化的食物,食用之后不仅不会加重肠胃的负担,还能促进消化,一举两得!但事实上,在一些情况下,喝粥只会适得其反。
实际上,很多养生建议都只能放在理想设定的环境里面而不能广而适之。
请注意,四个坑人的养生建议只会让人越养病越多。
一、喝粥养生
很多人觉得,粥很容易消化,肠胃工作负担不大,消耗也就不大,因此有利于对肠胃的保养。而且,在出现消化不良、身体比较虚弱的情况下,确实得注意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而粥就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喝粥是可不一定能养胃的。比如患了胃溃疡、浅表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等情况,是不建议经常喝粥的。
粥会促进胃酸分泌,反而会更加刺激到溃疡面、胃粘膜,导致溃疡创面难以愈合。这类患者应该多吃一些碱性的食物,才能达到中和胃酸的效果,从而达到促进溃疡面愈合的目的。
若是喝粥更会引起胃酸大量分泌,而患了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本身就存在胃酸分泌过重的情况,由于粥是流质食物,就像反流的“催化剂”,反而加重反流,进而进一步加重病情。相比于流质食物,这类患者更适合吃碱性的馒头、包子或者面条,才可以改善反流症状。
若是身体本来很健康,总是喝粥也有会对胃部产生不利影响。通俗来讲,因为粥属于容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就是“入口即化”,你的消化系统“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把它消化掉。
长此以往,会导致肠胃的蠕动速度减慢,就像你的肠胃习惯了这种舒适状态而渐渐变得“颓废”,增加便秘的可能性。如果没有合理安排饮食,还会引起营养不良。
因此,喝粥并不一定是明智的养生之举,需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喝粥。
二、粗茶淡饭就是最好的养生?
当前,很多老人通常会把“粗茶淡饭”与健康联系起来他,他们相信只要常吃素食,自然不会有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找上门来”。
因此他们经常奉劝年轻人多吃素,也有诸多老年人把自己“锻造”成为素食主义者。然而,健康的粗茶淡饭绝不是仅吃某一类食物,看似清淡的食物也不一定就有利于身体。
粗茶是指比较粗老的茶叶,虽然味道相对新茶较为苦涩,但是它含有能够阻断亚硝胺等致癌物质对身体的伤害的物质——如茶多酚,它还有抗衰老的功效。因此,老人确实比较适合喝粗茶。
淡饭即清淡不咸、不油腻的食物,吃这一类食物不会增加我们心脑血管等的负担。
虽说“粗茶淡饭”最养生,但这并不代表不能吃肉。咱们在新闻上也会经常看到一些素食主义者身体出现问题。

健康的膳食应该是样样俱全,不仅要包含蔬果类、五谷类,还要包含肉蛋类、乳类,既补充维生素和纤维,也要补充蛋白质。
若长期吃素,可能会造成体内缺乏蛋白质,而出现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就会出使消瘦,时常出现头晕、耳鸣、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还可能造成贫血,对健康真的非常不利。
而且,消化功能差的人也不宜长期大量食用粗粮,否则会进一步损害消化功能。
三、多喝水
短时间内大量饮水不仅会毁了肾,还会伤害大脑。
众所周知,人体内接近七成都是水,水是生命之源,它们既能运输体内需要的物质,也是各种生化反应的载体。
因此很多人有一个错误的观点——水喝得越多,对身体越有利。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而言,若是短时间内大量喝水不仅不利于健康,反而会伤身。
过量喝水会加重肾脏的负担,肾脏就忙不过来了,需要“加班加点”才能把多余的水分排出来,甚至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只有正确喝水,才能做到真正的养生。否则,就是雪上加霜,增加疾病发生的风险。
若是超过正常体内的含水量,肾脏就会来不及及时排出,多余的水分进入细胞之后,导致低钠血症。而血液中盐分过低,水流向含盐多的细比较胞内,致使细胞变得更加吸水,此时的细胞就像一个个肿胀的气球,压迫到其他器官,直接威胁大脑安全,影响正常的身体机能运转。
所以,凡事有度,物极必反!
四、要想身体好,每日必须走1万步
无疑,走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走路也是运动的一种,大家都知道运动是利于身体,可请注意,前提是正确的运动方式。
关于走路的“量”,也是因人而异的。
盲目散步,追求运动量,可能导致关节受到过度的磨损甚至发生变形。如果没有引起重视,还很有可能引起膝关节滑膜炎等其他关节的疾病。而且,若是对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来说,突然的运动量可能会导致心律不齐、血压升高等不良效果,反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伤害。
加之,不仅仅是心脑血管患、老年人,年轻人也应该注意。小编就曾有一段时间,因为过度走路,导致骨膜发炎。医生说是因为膝盖内骨骼与骨骼之间正在逐渐融合,而在这个时候,我又过度地走路,才造成过度运动后的损伤。
最后,走路的姿势也很重要。据知名医学报刊《柳叶刀》,不正确的走路姿势会使人的寿命减短。正确的步行姿态应该是——抬头挺胸、脚跟先着地、小幅摆臂。
养生是有大学问,千万不能盲目地听从一些所谓建议,有时候这些建议真的是雪上加霜。养生是注重方法的,方法是讲究“量”和“程度”的。
对饮食养生的正确理解应该是以植物性食品为主,注意粗细粮搭配,并辅以各种动物性食品的均衡膳食。饮食习惯要尽量清淡,少油少盐。
以上四种“养生”建议,大家盲目遵从非常容易误入误区,带来负面作用。正确的养生方式应该是科学合理的,除了以上揭示的错误,我们还需要更全面地掌握有关养生的知识,并结合个人的身体状况,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适合自己的健康养生方案。
那么想必大家肯定很好奇——如何养生?
1、一味的“吃素”会导致膳食结构不合理。首先,长期吃素会减少蛋白质的摄入量,使营养不良的风险大大增加,免疫力也会随之下降。
其次,长期吃素还会造成缺铁性贫血而铁正好来源于分为如动物血、红肉、肝脏等的动物性食品和一部分植物性食品,但是动物性食品中的铁会比植物性食品的好吸收很多。
现在的粗茶淡饭和以往资源匮乏时的粗茶淡饭并不相同,目前这一概念的核心是营养均衡,合理分配每餐摄入,以及适量的运动。
2、喝水要适量
一般来说,普通人一天的正常饮水量在1500-2000左右。喝水是没有最佳时间,但是要注意少量多次。在运动之后,则可以适当去补充一些盐水。
3、请正确喝粥
普通白粥是不适合糖尿病患者的,会升高血糖水平。一般建议大家喝的粥是五谷杂粮粥,好消化,且对血糖水平的升高影响比较小。但是正常人在还是适量喝粥,因为长期喝粥可能会降低我们的消化能力。
4、适当运动,运动也要“量力而行”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一样,我们是不能“照猫画虎”的。一定要制定适合自己运动量的运动计划,而不应该一味地逞强。比如,饭后可以适当地慢散步,消消食,但要控制速度和步行距离。
5、睡眠一定要好
几乎可以这么说——睡眠决定一切。长期的失眠必定会拖垮身体的一切。充足的睡眠对于人体的免疫功能调节和神经系统调节都是有用的,好的睡眠是保证身体器官正常运转的前提。
6、心态要好
心情很多时候会影响身体的各部位的机能。就像乳腺癌,很多患者就是因为时常生气、脾气,导致这些“废气”堆积在乳房,从而引起病变。
特别是对于心脏病患者,一定不能情绪激动,对他们来说,坏情绪就是“致命利器”。
图片来源网络
养生不是听之任之,养生绝对不是只吃某种东西养出来的,一定要注意营养均衡!
我们要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见解,对于一些建议提出质疑,遵循科学规律,科学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