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呼吸”是向着患者口中吹气还是吸气?原理是什么?涨知识了
“我当时可是差点没命了,幸亏杨护士路过!”
来自贵州的陈奶奶坐在医院的办公室里,她手里拿着一篮子土鸡蛋和一面锦旗,连连向杨护士道着谢,然后又和每个人都讲述了前几天发生的惊险一幕。

原来前几天陈奶奶去县城买东西,一路奔波加上没吃早餐,刚到县城就感觉胸口发闷,呼吸越来越困难,然后就失去意识了,路过的好心人帮忙叫了救护车,但是附近的医院距离都不算近,而陈奶奶的情况非常危急,大家都为陈奶奶捏了一把汗。
幸好杨护士那天刚好休假外出,就撞上这一幕,她毫不犹豫地为陈奶奶进行人工呼吸,才让陈奶奶慢慢恢复了意识!
通过陈奶奶的故事,让我们更加“居安思危”,因为突发的事件谁也无法预料,就像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当别人发生意外时,我们是否也能做些什么?
为了提高大家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医生建议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普及急救知识,在紧急的时候也许就能挽救一条生命。
而像陈奶奶事件中,杨护士使用的人工呼吸急救措施,这个名词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但是看似简单的人工呼吸,也有很多“大学问”!

我们经常会在电视剧上看到人工呼吸,只要是主角发生意外时都会被救,而且无一例外用的都是人工呼吸,但是现实中并没有那么多能及时出现的“天使”。
而且电视剧一般重视的是视觉效果,在经过艺术的加工后,人工呼吸不仅被赋予了“唯美浪漫”的标签,其步骤和手法都和现实中的人工呼吸有很大区别。
这也导致很多人对真正的人工呼吸还是持有很多疑问,比如说现实中的人工呼吸并没有像电视剧里直接接触到嘴巴,还有关于人工呼吸是给对方吸气还是吹气这个问题,每个人都也有着不同的看法。
从医学角度来讲,给人做人工呼吸的时候,是向对方的嘴巴里面吹气。
人工呼吸为什么是吹气呢?
因为出现人工呼吸一般都是在以下几种情况:
1.突发呼吸停止或严重呼吸困难;
2.心跳骤停或心跳不齐等紧急情况;
3.意外中毒或窒息;
4.重症呼吸道感染等病情导致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
5.外伤或手术后引起呼吸困难等。

人全身有很多器官和组织,尤其是心脏和大脑都需要不断地供给氧气,这看似短短4~6分钟的缺氧,会对重要器官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而我们体内的供氧大部分是通过呼吸得来的,当发现患者呼吸停止时,需要迅速进行人工呼吸,为患者提供生命所需的氧气。
如果简短一点,人工呼吸的意义就是为无法自主呼吸的患者提供氧气,操作就是向着患者口中吹气,原理是运用肺内压和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别,让患者获得被动式的呼吸。

这时候很多人就会有疑问,我们吹出来的气不是二氧化碳吗?患者缺氧不是应该输送氧气吗?
其实在人体呼出的气体,氧气大概占16%左右,而二氧化碳占的含量并不是很高,而且人工呼吸只是通过这种方式让患者的肺被动工作,完成气体的交换过程,才能起到补充氧气的作用,而不是单纯字面上的理解,以为是直接把氧气“吹”进去,这没有医疗器械的帮助,光靠人体还是很难做到的。
吹气时要注意什么?
在进行人工呼吸时一定要保证吹气量的足够,但也不能吹得太多,如果是给小朋友做人工呼吸,用力过猛可能会帮倒忙,导致肺泡破裂。
在注意吹气量的同时,也要注意吹气的频率,不能过快,过快可能会让气流冲开食道,从而引起腹部的胀气。
而且一旦开始人工呼吸,就不能随意停止,不然就会“功亏一篑”,在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或者确认死亡之前,都要持续进行,所以人工呼吸不止是技术上的难度,还考验到施救者的体力。
而在做人工呼吸之前,有几个问题也是要注意的,也并不是每种情况都适合用人工呼吸。
1、在进行人工呼吸前,需要检查下患者的脉搏和心跳,如果患者已经出现心跳停止的状况,这个时候就不适合只进行人工呼吸,而是一定要配合胸外按压。
因为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心肺复苏是唯一的急救技术,也就是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合称为心肺复苏,同时还要注意两者的比例,目前官方给出的最新比例是30:2!
2、需要保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让空气容易入出。 同时要检查胸部或呼吸管道部位、口部有无明显创伤,和嘴里有无异物,如果有创伤的情况下,也是不适合进行人工呼吸的。
如何判断患者呼吸道是否通畅呢?
可以用耳朵听听有没有呼气的声音,或者用手触碰患者的胸部,感受胸部是否有扩张,这都是通气是否良好的指标,如果通气不畅,这时候可以调整一下患者的下颌、头部,直到通气顺畅,才能进行人工呼吸。
怎么调整通气?
可以用一手压着患者的额头,对齐另一个手的中指和食指,在患者下颌的地方向上抬起,使其头部充分后仰,使下颚角与耳垂之间的连线与地面垂直就好。
为什么要清理患者口、鼻腔内的异物?
如果存在异物吸入的情况,可能会导致患者的上呼吸道梗阻,不利于人工呼吸的进行。
乙肝、艾滋病等传染病患者能做救助者吗?
很多人担心直接接触口腔,会产生传染性疾病而不愿意实施救助,其实乙肝、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血液、性接触、人工授精、母婴传播等,不会通过唾液传播,所以正常情况下不会在人工呼吸的过程中感染这两种传染病。
但是人工呼吸的过程还是要做好自我防护,可以用呼吸膜、纱布等透气性好的材料覆盖患者口鼻,因为抢救时间比较紧迫,往往没有时间去了解病人的情况,再加上都是陌生人,卫生安全就必须得考虑进去。
人工呼吸的方式有三种,虽然生活中最常见的是口对口人工呼吸,但其他两种方式也可以了解一下。
①口对口
生活中最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就是口对口人工呼吸,据数据表明,这是目前最为简单高效的方法。
这个方法不需要借助任何的医疗工具,首先让患者保持仰卧平躺的姿态,再将患者的头稍微后仰,如果患者口中有杂物的话,一定要先清理,避免患者无法正常接受人工呼吸。
当这一切准备工作做好之后,通过双手的配合,一只手拖下颚,一只手捏紧鼻子,再深吸一口气,对着患者的嘴巴吹进去,还要注意频次,不间断地进行,时刻观察患者有没有苏醒的迹象。
②口对鼻子
如果患者的嘴巴无法正常张开,这种情况很不利于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方式,就可以选择口对鼻子,它的操作和第一种方式是类似的,只是不是通过患者的嘴巴,而是从患者的鼻子里面吹进去。
③俯卧压背
这种方式不常见,因为用这个方法时,患者是要保持一种俯卧的姿态,但同样的前提是要保证患者嘴里没有杂物,确认没有异物后,将患者的舌尖向下坠,这是有利于气道的呼吸方向,然后开始按压患者背部,直到患者慢慢恢复正常呼吸。
采用压胸或压背的方式进行人工呼吸,应该掌握好力量和角度,避免造成伤者骨折。孕妇和本身胸背就有骨折者不适合使用这个方法。
与上述两种方法相比,此类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力气和时间,所取得的效果也不是过于理想,所以现实中很少看到。
虽然在生活中遇到使用人工呼吸的概率是非常低的,但是掌握一些基础的急救知识,可以有备无患,在意外来临时才能保持镇定,尤其是家里有老年人的,在特殊情况下也许能挽留老人的生命。
但是任何的急救方法都需要经过专业的学习和指导,普通人最好不要掉以轻心,只凭理论知识不能盲目对他人进行施救,因为人工呼吸往往还要配合胸外按压使用,这操作难度就更大了,如果对急救知识有兴趣的话,最好还是系统地去学习,避免对别人造成二次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