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伯伯今年54岁了,因为最近压力有点大,许伯伯就想着出去骑骑单车,想要通过运动来释放一下压力。

于是便推着单车出门了,大概过了将近两个小时,许伯伯酣畅淋漓的回来了,汗水已经把他的衣衫都打湿了,全身都黏糊糊的。

许伯伯就想着赶紧先洗个澡,然后再吃饭,谁知道大概过了有十分钟,在厨房忙活的妻子就听见卫生间传来一声巨响。

妻子赶紧跑到卫生间,推门一看许伯伯已经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妻子吓坏了,拨打120的手都是颤抖的。

到了医院后,经过检查医生发现脑部出现了大面积梗死,经过全力抢救也没能救回来,听到消息的妻子完全接受不了这个残酷的现实。

“他只是洗了个澡,怎么会突然就这样了呢”?妻子嚎啕大哭道。

医生解释道,是因为许先生运动大量出汗后,身体里的水分流失得过多,血液变得粘稠,容易形成血栓,再加上冷水刺激,在多种原因的作用下,引发了脑梗塞,最终导致了脑梗死。

为什么洗澡会引发猝死?

许多人听到洗澡猝死,都会感到莫名其妙和惊悚,的确,在新闻报道和生活经验中,不乏洗澡猝死的案例,那么,洗澡究竟会不会诱发猝死呢?

猝死是指突然发生的非暴力性死亡,可分为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导致猝死的病因繁多,绝大多数与洗澡是没有直接关系的。

即使是心脏病患者,也未必一洗澡就会猝死,比如章先生,今年60岁,患有冠心病10年,但他每天洗澡从未出过问题。

然而,个例不能否认洗澡会增大猝死风险这一事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冯斌曾表示,洗热水澡对心脏病患者较安全,但洗冷水澡会加重心脏负担。

王女士就是个典型例子,她患有心肌梗塞,一直洗热水澡都没有事,但有一天洗了一次冷水澡,就猝死在了浴室。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冷水刺激会导致血管痉挛、心率增快,增加心脏负担,诱发猝死。

此外,洗澡时情绪激动也会增加猝死风险,比如李先生患有室性早搏,平日洗澡从不出事,但有一次家中发生矛盾,他洗澡时情绪激动,结果不幸猝死。

这就导致很多人把猝死的锅直接甩给了冷水澡,但其实因为洗冷水澡而猝死的人多是有一些基础病,比如变异性心绞痛患者洗冷水澡的话就容易诱发心梗

所以,医生建议一般不要洗冷水澡,尤其是之前没有洗冷水澡习惯的,另外,冠心病患者洗热水澡也是要提高警惕的。

那么洗澡的这四个误区和禁忌,希望每个人都能了解,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来提高警惕。

洗澡的4个禁忌,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洗澡看似平常,许多人可能会掉以轻心,殊不知洗澡也存在潜在风险,最近,南京市急救中心抢救了多起因洗澡不当导致的急症。

急救中心的医生表示,洗澡时如果不注意以下4个禁忌,极易诱发意外:

一是洗澡的时机要选择恰当。

王大爷今年68岁,患有轻度心脏病,每天早上六点就起床洗澡,有一天洗到一半,王大爷突然感到头晕目眩,随后便晕倒在浴室,及时送医后,医生诊断王大爷因血压过高洗澡导致猝死。

原来在早晨6-7点,人体最疲劳,血压升高,被称为“晨峰血压”期,此时正是心血管疾病发作的高峰期,不宜洗澡,此外,运动后大汗淋漓时也不应立刻洗澡,应先休息片刻。

二是洗澡时间不要过长。

据报道,一名35岁的男子洗澡时间长达1小时,后因水温过高出现头晕、恶心,送医时已无生命体征。

专家表示,过长的热水澡会使皮肤血管扩张,减少头脑和心脏的血液供应,出现一过性的缺血缺氧状态,引发晕厥,一般洗澡时间以10-15分钟为宜。

三是水温要适宜。

采用过热或过冷的水温洗澡,同样存在问题,温度过高可导致中暑,过低则可引起血管痉挛、血压升高。

温水澡水温以37-40度为宜,高血压患者应选择35度左右的洗澡水,另外,因季节变化及体质差异,洗澡水温也应适当调整。

四是保证通风换气。

冬天洗澡时常关闭窗户,这样浴室内氧气含量下降,二氧化碳含量升高,会导致头晕、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出现。

有案例显示,密闭浴室发生洗澡猝死的概率比有通风浴室高2倍以上,因此洗澡间空气流通很重要。

所以说洗澡并非毫无风险,我们应注意选择合适时间,控制洗澡时长,维持适宜水温,并保证浴室空气流通,避免不必要的意外发生。

冬季洗澡的注意事项

随着天气越来越凉,冬季很快就到了,那冬季是中老年人的危险期,很多中老年人都会在冬季出现各种各样的毛病,那么冬天洗澡要格外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冬天空气干燥,洗澡次数不宜过多,理想的间隔是两三天一次。

皮肤表面有一层薄薄的油脂,可以保护皮肤,过于频繁的洗澡会冲刷掉这层油脂。如果皮肤油脂不足,很容易出现瘙痒、脱屑、起皮等问题。

另外,皮肤表面也寄生着一些保护性的菌群,帮助皮肤抵御外界病原体的入侵。洗澡过于频繁同样会清洗掉这些“益菌”,削弱皮肤的免疫力,反而易感冒发烧。

其次,在脱衣洗澡前,一定要注意保暖。

如果室内温度过低,可以提前做一些热身运动,如扭动腰部、原地踏步、挥舞双臂等,增加身体热量,同时也可以提前几分钟打开浴霸,让浴室温度升高,与室内温差不要太大。

否则突然进入温暖的浴室,会引起毛细血管快速扩张,大量血液迅速流向体表,而导致脑部和内脏出现缺血状态,这对患有心脏病或高血压的人来说尤其危险。

再者,洗澡时水温也不可太高,37-40°C为宜。

过热的水使全身血管扩张,皮肤上的血管储量急剧增加,而脑部和内脏的血供则不足。这可能引发晕厥、心绞痛,严重者猝死。所以最好从下肢开始,让水温逐步升高,给身体一个适应的缓冲时间。

另外,洗澡时不要把浴室门锁上,一旦发生意外,锁门会影响救援。

此外,洗澡时用力摩擦皮肤也不可取,海绵搓澡就可以了,不需要猛烈摩擦。

否则很容易破坏皮肤屏障,导致脱水、瘙痒,洗浴液的使用要适量,过多反而刺激皮肤。润肤乳也要及时涂抹,趁皮肤还湿润,最好在3分钟内完成。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洗澡前还是洗完澡后,都需要适量补充水分。

因为洗澡会使身体大量散失水分,可以喝白开水,也可以喝温开水,但不要过量,分多次少量饮用。

最后,洗澡后一定要迅速披上浴巾,或立即穿上衣服,别着凉了,小心引发感冒,饱食后也不宜立即入浴,应间隔1-2小时再洗,给身体留出足够的时间消化。

结语

洗澡看似简单,但也要讲究科学,避免一些洗澡误区,否则损伤到身体就因小失大了,建议平常就用温水洗澡,时间控制在二十分钟以内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