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油最不健康?是大豆油吗?医生劝告:这4种油尽量少吃或不吃
经常去逛超市买生活用品的人都应该注意到过,超市的食用油经常搞活动,尤其是大豆油,这一天,苏阿姨兴高采烈的又要去超市囤油。
出门碰到王阿姨,王阿姨得知后赶紧劝告苏阿姨:“可不敢再买大豆油了,都说大豆油是最不健康的油,都没人买才一直搞活动来促销呢”。
苏阿姨听了以后也半信半疑的,回到家后想到家里经常用的就是大豆油,吃了这么多年也没出啥毛病,但心里总是不踏实。
于是苏阿姨就给在医院上班的女儿打电话,把自己的疑惑说了出来,女儿听后,不禁失笑一声,随后便向苏阿姨解释道。
之所以会流传大豆油不健康是因为大豆油中含有反式脂肪,但不止是大豆油,所有植物油都会在提炼的过程中产生一定量的反式脂肪。
但含量都在安全范围之内,有研究发现就算是精炼程度最高的大豆油中的反式脂肪含量也仅为1.44%,远低于世卫组织所发布的标准,可以放心食用。

不过关于食用油,确实有很多误区,需要大家了解一下,真正应该少吃或者不吃的是以下这四种油。
真正要少吃的是这4种油
1、自制油品
许多农村家庭喜欢自制花生、黄豆等油品,往往会从本地采购一些比较便宜的花生、黄豆等农产品作为原料。
但是这些原料的存放条件一般都比较简陋,很容易受潮,极易发霉变质,有报道显示,这些原料中检出了超标的黄曲霉毒素含量。
此外,自制油品的加工设备也比较原始,无法确保加工过程的卫生与安全,操作者也缺乏相关知识培训,所以很容易在加工过程中被各种霉菌污染。
导致这些自制油品中可能含有超出安全标准数倍的致癌物质,长期食用这些自制的油品,会大大增加患各种疾病的风险。
2、廉价调和油
一些商家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会购买劣质的食用油,并掺入少量的优质食用油,就成了制作成本极低的调和油。
他们会通过包装造假,夸大宣传等手段,将这种劣质调和油当成优质油品来进行销售,这种调和油不仅味道差,还可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长期食用可能导致肝肾损伤。
但是一般消费者很难判断这些油的真伪,这就需要相关监管部门加强对食用油质量的监督检查,来保证居民的食品安全。
3. 长期存放的油品
食用油都是有保质期的,即使是纯正的食用油,如果开封后长期存放在环境温度较高、阳光直射的地方,也会发生氧化变质。
变质的油品会散发刺鼻气味,颜色变深,食用后会导致消化系统问题,所以建议大家购买小包装油品,并储存在阴凉干燥处,开封后3个月内用完为宜。
4. 反复煎炸油脂
一些小餐馆和路边摊为降低成本,反复使用同一批油脂进行炸制食品,这种反复加热的油脂,温度远超油脂的烟点,会产生大量的苯并芘、丙烯酰胺等有害物质,经常食用容易引起器官损伤、诱发癌症。
每餐都离不开的食用油,到底该怎么选?
新鲜出厂的大豆油看似透明无色,经过提取和精炼后却呈现金黄色,这一改变源于营养成分的损失——胡萝卜素在脱色处理中流失殆尽。
高度精炼过的一级油无疑安全卫生,却也失去了许多对健康有益的成分,那么我们日常烹饪时,该如何权衡油的营养与安全,选购最适合自己的食用油呢?
一般来说,我们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判断:首先查看油的营养标签,了解其中的脂肪、维生素E、胆固醇和钠的含量。
其次甄别加工工艺,选择压榨而非溶剂浸提,最后辨别国标等级,一般三四级油保留更多营养,而一二级油则更安全。
当然这只是基本原则,具体的选购还得结合个人口味和烹饪习惯,比如张阿姨喜欢炒菜,家里经常响起油烟报警器的尖叫。
为了避免过多吸入有害物质,她选择购买一级大豆油,这种高度精炼的油烟点较高,不易产生油烟,虽然缺乏部分的营养素,但对张阿姨的健康影响较小。
而李叔叔则偏爱炖煮,经常制作土豆炖牛肉等滋补炖菜,他特意选择三级花生油,因为其中仍含有丰富的甾醇、麦胚酚等成分。
除了考量个人口味,我们还要注意不同食用油的特性与使用方法,比如橄榄油富含油酸,最宜用于凉拌菜,也可小火煎炒。
茶籽油营养丰富,可拌炒烹煎,玉米油和大豆油更适合高温烹饪,可炒烹熘煎,芝麻油因其抗氧化稳定,常用来调味拌饭。
在家中囤积几种不同油脂,可丰富菜肴口感,也可满足不同菜式的烹饪需要。
此外,我们在烹调用油时也需遵循适量原则,研究表明,每人每天摄入25-30克植物油最为合适。
过量摄入油脂不仅导致脂肪聚积,还会增加患心脏病、中风及糖尿病的风险,父母总爱给孩子多淋些油,殊不知过剩油脂会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综合来看,我们在买油时不必纠结于哪种最好,而是应考量个人口味和烹饪习惯,选择最匹配的产品。
除了选油之外,在平时做饭时,也有一些注意事项,如果使用不当的话,也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平时做饭食用油的几点注意事项
1、食用油要多样化,避免单一用油
在家庭烹饪中,食用油的种类要多样化,不要长期只使用某一种油,比如有的人觉得橄榄油营养价值高,就全部用它来烹饪,其实这种做法不妥。
因为不同油脂所含营养成分不同,长期仅食用单一油脂,会导致体内某些脂肪酸缺乏,影响健康,譬如橄榄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就比较低。
正确的做法是合理搭配各种油脂,才能获得综合均衡的脂肪酸营养,但是也不要过分追求多样性,每餐使用1-2种食用油即可。
2、食用油要适量
作为高热量食物,食用油摄入过量会增加肥胖风险,一般成人每日适量食用油为25-30克,大约是3汤匙。
多人家庭可以按人数合理计算用油量,不要重复添加油脂,例如沙拉拌好后再淋香油,这很容易超过推荐的每日摄入量,另外,高热量的油炸食品也要少吃。
3、烹调油温用较低温度
不论使用哪种食用油,烹调时油温都不宜过高,原因是高温会破坏油中营养成分,如脂溶性维生素大量损失,同时食材本身的营养也受到破坏,特别是维生素C在70°C以上温度下就开始大量流失。

正确的做法是先将锅预热,然后再添加冷油,避免烧至冒烟才下锅,如果要制作油炸食品,可以在表面裹一层面糊,可减少有害物质的吸收。
4、储存油品要注意
食用油易受光、氧、热、水四要素的影响而变质,因此保存时,要密封避光防水,放在阴凉干燥处。
建议买小包装的油更佳,这样可以缩短打开到吃完的时间,减少油脂氧化变质的机率。
另外,过期变质的油品绝不能继续食用,即使闻不到异味,但其中已含有大量有害物质。
食用油是我们每天做饭都会用到的调味品,正确选购和使用食用油,关乎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健康。
你还有什么生活小妙招,欢迎在留言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