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日,退休不久的李大爷身上发生了一件怪事,不管他吃什么,吃多少,总是屁特别多

午饭夹菜的功夫,就能放好几个屁,看着儿媳妇铁青的脸色与捧着的饭碗,李大爷尴尬不已。

因为放屁频繁,几个老朋友下棋聚会都不乐意喊他一起,纷纷表示:不想被屁崩!

就连最疼爱的小孙子都抹着眼泪说:爷爷你不要再来接我放学了

“上次跟我同学一起回家,你在电梯里放了五六个屁,我同学在班里说我爷爷是屁王,给我起了个外号屁精!”

面对小孙子的抱怨,李大爷又羞又恼,气哼哼地表示:小白眼狼,爷爷白疼你了。

虽然身边人抱怨不已,但李大爷心态很好,根本没把放屁当回儿事。

他平时身体硬朗,感冒发烧都很少有,就算放屁频繁,还有一些腹泻腹痛的情况,他也只当是最近辛辣油腻吃多了,肠胃遭不住,准备让老伴儿这两天额外做点清粥小菜,养养肠胃。

但李大爷的儿子小李知道了父亲身体状况以后,对这件事上了心。

因为在一个月前,公司内部传开了消息,小李的一名女同事张某在医院消化内科确诊了肠癌Ⅲ期

张某还不到三十岁,是公司有名的铁娘子,工作心特别强,平时吃喝都靠外卖,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都住在公司。

小李作为知情人士之一,他知道张某就医就是因为频繁放屁,伴随大半个月腹痛腹泻的情况,这点和父亲的症状非常相似。

而且张某平时吃外卖大部分选择的都是麻辣烫、冒菜这类辛辣油腻的食物,正好和父亲无辣不欢,大鱼大肉的饮食习惯一样。

他想起来,这几日父亲的腹泻情况也是严重了不少

昨天凌晨自己尿急起来上厕所,发现从不起夜的父亲却“霸占”厕所半个多小时,再结合同事的情况,当即拍板决定,今天请假带父亲去检查身体。

小李把事情的严重性和父亲说了以后,李大爷也深知儿子是为了自己好,随即跟儿子一起来到医院的消化内科挂号。

医生简单询问了李大爷的身体状况以及饮食习惯,就安排李大爷去做了肠镜以及CT检查

检查结果发现,李大爷的肠道内有一颗直径5cm的腺瘤,医生当即建议做切片病理检测,经过检测,李大爷的腺瘤属于癌前病变,需要及时手术切除。

在医生建议下,李大爷成功做了手术,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很快就恢复了健康。

如果不是小李及时带父亲就诊,任由肿瘤继续生长,后果不堪设想。

李大爷对自己差点患癌这事心有余悸,同时他也很好奇,为什么只是放屁频繁、腹泻腹痛就有患癌风险?

他年轻的时候饮食不规律,经常一天一顿饭,当时也出现过一样的症状,那时候去看医生,却被告知仅仅是肠胃炎犯了,怎么这次就严重到和癌症扯上关系了?

屁多和肠癌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

医生表示,疾病都是有一个发展的过程的,年轻的时候身体素质好,不容易生病;年纪大了,多年的不良生活习惯为身体埋下了“地雷”,不一定什么时候就会爆发;特别是李大爷年轻时候患有肠胃炎,更要多注意肠胃健康。

对于肠癌和屁多能不能扯上关系,医生说到:“尚未有研究表明,放屁多与肠癌有直接关联”

导致屁多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吃黄豆等容易胀气的食物、吃饭太多咽下大量空气、单纯的肠胃不适,蠕动异常等。

每天放屁多不一定是肠癌,也有可能是不全性肠梗阻导致排气方式发生变化

肠癌的情况比较复杂,我们不应该把放屁多作为肠癌的信号,这只是部分肠癌患者会出现的症状,也不用因为屁多而感到恐慌。

但如果在放屁的同时,且大便形状也发生了变化,就要注意了

因为肠癌的典型症状表现为排便习惯和形状改变,如果近期出现大便形态不稳定、大便表面凹凸不平等明显改变,同时伴有腹泻腹痛、便血的情况,应及时到当地医院就诊。

但如果有这个“味”的屁,就要注意了!

近年来,生活越过越好,大家的饮食结构就越来越偏向于大鱼大肉,长时间维持这种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的饮食习惯,我们的肠胃最先亮起了红灯。

有数据表明,最近五年内,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发病年龄一度提前到二十多岁。

按照传统的饮食习惯,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仅残余少量的蛋白质和脂肪,这些人体可以吸收的营养会从小肠进入大肠,然后在肠道菌群的作用下合成人体必需的物质,形成合理的生物循环。

但是,如果摄入的蛋白质与脂肪含量,远远超出小肠消化吸收的范围,进入大肠内的多余营养物质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肠道菌群无法工作,富余的营养就会在大肠内大量发酵,合成有致癌风险的胺类物质

我们都知道胺是有刺激性异味,大量的胺在肠胃内“乱窜”,就会导致人体排放很多有腥臭味道的屁,这就意味着肠癌或者消化道出血

腥臭味的屁是器官对人的提醒,当肠道存在恶性肿瘤时,随着癌组织糜烂、剥落、出血,与细菌的分解发酵,屁就会带有腥臭味

再就是消化道出血,很多人存在一个误区,下意识认为消化道出血就会便血,其实不然,当消化道出血积滞在人体内部,胃酸及肠道细菌会自动工作,分解这些积滞在胃肠道中的血液,经过一系列程序,我们排出的粪便可能会呈现如柏油般的黑色

在这里提醒大家: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屁味中都出现了特别的臭味,就需要高度警惕,最好赶紧去医院检查大便,争取从开始就能预防肠癌、肠道糜烂、肠坏死等疾病。

肠癌原来是这七个症状

1、排便习惯及大便形状改变

多数肠癌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排便习惯与大便性状的改变,早期可能会出现腹痛腹泻与便秘症状,也有些人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肛门坠痛等。

此外,大便也会出现变形、变细或者表面过于干燥等表现。

李大爷与小李的同事张某都曾出现过腹泻腹痛与大便变形的症状,这正是肠癌给出的警示。

2、大便出血

肠癌最早和最常见的症状是便血,主要原因为肿瘤表面溃烂,血液无法被肠内菌群分解,会在大肠内与大便相混,一起排出体外。

肠癌患者的大便颜色多为暗红色,同时大便表面多有粘液,呈现状态为粘液血便或粘液脓血便

医生提醒:直肠癌作为肠癌里比较特殊的存在,病变位置靠近肛门,血液来不及被吸收,会呈现为鲜红色,和痔疮出血很相似,很容易被误认为是痔疮出血

如多痔疮患者出现血便症状,一定要仔细分析血液来源,以免把直肠癌病变症状当作是痔疮来处理,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3、贫血

很多人不知道,维持肿瘤生长的必要物质是人体内的血液

恶性肿瘤在生长时,会不断入侵周围的组织,以便能源源不断“吸食”人体内的血液,这个过程中,病人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另外,便血也会导致贫血

4、腹痛腹胀不适

肠癌早期几乎没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只是腹部不适或者腹胀,这些症状持续时间较短,导致很多患者并不在意这些警示。

有些肠胃炎患者因为长时间饮食不规律,时常出现腹痛的情况,他们很容易把肠癌症状错认为肠胃炎犯了,觉得只要能改变饮食习惯,这些症状很快就会得到改善

其实肠癌的腹痛是因为肿瘤溃烂,引发肠道感染,感染部分的肠段过度蠕动导致痉挛,就会出现腹痛症状。

5、腹部肿块

能摸到腹部肿块主要是右侧结肠癌,因为右侧结肠腔大、壁薄,肠腔内容物多为液状,肿瘤可以向肠腔内生长,60%~70%的中后期病人可以在右侧中腹部触摸到肿块。

6、肠腔狭窄

当肿瘤生长速度过快,掩盖部分肠管,导致肠管梗阻时,就会出现腹胀、腹痛、肠鸣等不全性肠梗阻症状。

到了肠癌发展的中后期,患者还会出现尿频、尿痛、血尿等症状。

7、全身症状

肠癌患者除了上述会出现的病理症状,还有可能会消瘦、乏力、低热等全身症状。

在病程晚期,随着身体不断衰败,患者还会出现肝大、黄疸、水肿、腹水、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及恶病质等。

预防肠癌,这三个要点请记住

1、预防肠癌,要避免长时间不活动

如果长期维持相同姿势办公或者学习,人体内的血流循环就会不通畅,会直接影响肠道蠕动和代谢。

肠胃“罢工”,会增加粪便中有害成分在结肠内滞留时间,时间久了就会有癌变的可能

建议大家每周至少给自己安排3次30分钟以上的运动,强身健体的同时还能增加人体免疫力,有效预防各种疾病。

2、预防肠癌,要注意饮食结构与烹饪方式:

有研究表明每日膳食纤维摄入量每增加10克,结直肠癌发病风险降低9%;全谷物每日摄入量每增加90克,结直肠癌发病风险降低17%。

为了身体健康,我们应该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增加绿叶菜和根茎类蔬菜、水果的摄入,多吃淀粉和纤维多的食物增加肠胃蠕动,保护肠胃功能

前文中提到的张某很爱吃麻辣烫、冒菜这类油腻辛辣的食物,这些食物吃多了本身就不利于健康,长期食用会导致肠胃功能下降,损伤肠道粘膜和胃黏膜。

建议大家在日常饮食中,尽量戒掉红肉、加工肉、烧烤、腌菜、油腻菜、酒等危险食物

避免油炸、爆炒这一类不健康的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清淡饮食,如果真的嘴馋,偶尔吃一顿,也要记住控制住食用量。

3、预防肠癌,一定要定期检测

特别是有家族性癌症史的人,都属于肠癌高危人群,一定要重视起来。

最好从40岁开始定期检查,接受结直肠癌风险评估。

还有患有炎症性肠病的患者,也要引起重视:炎症性肠病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为防止癌变,可以定期进行结肠镜筛查,如果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以防病情进一步恶化。

结语

只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乐观的心态,及时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疾病接很难突破健康的身体防线。

建议大家每年最少进行一次全身检查,有问题及时问医生,别放过任何一个身体给出的警示,避免更严重的问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