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听话水”到底是什么,有多可怕?大家要警惕
前言
2022年的6月14日,一家新闻媒体发布了一则新闻,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热议,也让无数女生惊恐不已。
新闻报道称:“上海某大学的一名女生在图书馆学习时,一名男子向她的饮料中投放异物。”好在这位女生在回到座位后发现了异样,最终并没有饮下装有异物的饮料。

而是选择报警,并将饮料送去检查,维护自己的权益。后来,经过相关部门检测,男子投放的异物名叫牛磺酸泡腾片。
最后,在警方的多番调查下,这名男子被带到了警察局询问,最终他也承认是自己投放的异物,而学校也对这件事进行了处理,按照规定开除了这名男子的学籍。
而在把调查结果发布到网上的时候,许多女生和家长们对此感到不寒而栗、瑟瑟发抖。

因为这个含有牛磺酸的产品被许多电商宣传为“听话水”,它虽然不是什么催情药物,但它是精神方面的药物,具有强烈镇静的作用。
无论这名男子的真实目的到底是什么,这对女性来说,都是很可怕的一件事,而这件事也同样给许多女性敲响了警钟。
那么,“听话水”“液体快乐丸”到底是什么东西呢?为什么能让人乖乖听话呢?女性在公开场合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安全呢?

“听话水”“液体快乐丸”为何会让人乖乖听话
当我们在电商平台上输入“听话水”这个名词时,我们会发现一些电商宣传的广告非常露骨。
其中,最常见的标签就是“女友饮料”“乖乖饮料”“给女孩偷偷喝的饮料”等这些带有较强性暗示色彩的名词,从这些标签中我们也可以知晓牛磺酸药物的作用。
上海某大学的这名女生将饮料送去专门部门检测后,专家表示这种药物含有牛磺酸、咖啡因等成分,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具有强烈的镇静作用,已经被国家列为一类或者是二类精神管制药物。
虽然国家严格把控着这类药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但由于它具有强烈镇静的作用,一些电商为了谋取利益,多次在电商平台上堂而皇之的宣传、售卖。
而这个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一些人购买、尝试并通过这种药品,对一些女性实施侵害的想法和可能性。
在上海某大学这件事发生之前,女性被下迷药的事件数不胜数。
在2021年1月,一位刚刚入职的女性,在和上司吃饭的时候被下了迷药,最终因为中毒身亡。这位23岁的女性本应该有着大好年华,却不幸中毒而死。
在此之前,浙江杭州也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当时被害人遭到了同事的迷奸,而涉案药品也是在网络上购买的。
不仅如此,记者在梳理类似案件的时候,发现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有案件记载的类似案件竟然有上百起。
而在这些案件中,“听话水”是最常见的罪魁祸首。虽然国家也对“听话水”加大了监管力度,但由于“听话水”的一些特点意味着它是很难被铲除的。
每次铲除一起后,过段时间后就会又重新出现在市面上,一句话形容“听话水”是春风吹又生。我们先来看一下“听话水”的三个特点。
首先,第一个特点就是成本低廉,容易获得。
虽然我国早在2001年的时候,就已经将这种药品列为了精神类药品,并加强了管控。但由于这类产品的生产难度较低,基本上用一些普通的药物就能自行配制出来。
再加上,这些药品的销售范围也非常广阔,基本上在网络上、跳舞俱乐部等渠道都能购买的,有时候街头销售也是一个渠道,这些非法渠道几乎是让人防不胜防。
其次,第二个特点是它不容易被察觉,见效快。
由于这类药品呈白色固体状,在放入水或者饮料后,几乎没有任何味道,无色无味,如果制成的药品纯度不高的话,它在溶入水后,可能会有淡淡的咸味或者是肥皂味。
在上海某大学的这个案件中,涉事男子将牛磺酸泡腾片溶入了饮料中,而它一旦和饮料混合,它的味道就非常容易被掩盖,普通人很难察觉到异常。
我国的一些文献也表明这类药品在人体浓度高于一定的值时,服用者就会进入睡眠状态,剂量越大,人的睡眠就越深度。
在近年来的一些“听话水”强奸案中,受害者基本上都有失忆的症状,而受害者在清醒后根本想不起来被侵犯的过程,也因此失去了为自己讨回公道的最佳时期。
最后,这类药品的第三个特点就是检测难度大。
因为这类药品中含有的主要成分是“γ-羟基丁酸”,这是一种原本就存在于动物体中的物质,在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也存在有“γ-羟基丁酸”,是大脑中一种物质代谢的正常产物,要想检测它,只能通过血液、尿液中浓度的高低来判断。
因此,我们在外出的时候,一定不要喝陌生人的饮料,同时也要时刻注意自己的饮料,不能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听话水”的起效非常快,这也是因为“γ-羟基丁酸”可以很容易的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到大脑中,抑制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只需要很低的剂量就能产生明显的效果。
因为哪怕是很少剂量的“听话水”,都会让受害者不自觉地放松警惕,产生欣快感和舒适感,如果进一步提高剂量的话,还会出现一些副作用,比如恶心、嗜睡、混乱、产生幻觉、昏迷等。
“听话水”害处多多
由于“听话水”可以让人乖乖听话,一些不法分子纷纷打起听话水的主意。在2015年的时候,官方就曾通报过一个案件。
一位名叫李兰的女士在开车到家中的地库后,突然开始离奇发疯,嘴里也开始胡言乱语起来。当时女子的家属看着发疯的女子也是一头雾水,担心李兰出问题的丈夫就赶紧将妻子送到了医院。
然而,李兰的诊断结果却让人难以置信。医生诊断出李兰患有精神疾病,这让在场的家属们全都感到不可思议,一个好好的人,怎么就突然疯了呢?
在家人悲伤之余,李兰的妹夫侯某却站出来,开始不断安慰大家,称自己之前也遇到过这种状况,等睡一觉就好了。
看到侯某的反应后,李兰的丈夫才猛的想起在妻子在地下车库出现异常的时候,侯某曾多次打电话过来,询问李兰的状况,当时侯某甚至还提出想要进行视频通话,但由于情况紧急,并没有成功。
看着侯某这些异常的举动,李兰的丈夫立马回家调查了店里的监控,在监控中,他发现李兰在离开店铺前,侯某曾来找过她,还在店里鬼鬼祟祟的四处查看。
不仅如此,他还趁着李兰离开的时候,接近过李兰喝水的杯子,还将身上带的一个东西投进了杯子里。
而李兰在离开前正好喝了投有东西的水。在看完监控后,李兰的丈夫便立马报了警,经过警方的盘查,侯某也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是自己给李兰的杯中下了“听话水”,因为自己那个时候资金上有些困难,想让大姨子帮帮自己。但李兰却拒绝了自己的请求,这让侯某很是生气。
为了报复李兰,给自己出气,侯某便通过一些渠道,在网络上购买了“听话水”。最终,侯某也得到了他应受的惩罚。
除了这件事外,在2018年的时候,江苏也曾发生过类似的案件。
当时研究生毕业的白某在一家公司任职,收入也不低,和妻子的小日子过得非常幸福。然而,在2017年6月的时候,白某却疯狂迷恋上了网络博彩,当时只一个月的时间就输了八万元。
由于手里的积蓄全都投入了网络博彩上,为了还债,白某便向朋友借了四万块钱,但还剩四万元没有解决。这时的白某为了能尽快还上钱,便打算铤而走险。他通过微信添加了一位吴小姐。
有一次,在两个人一起吃饭的时候,他将在网络上购买的“听话水”放入了吴小姐的茶水中。而吴小姐也由于饮用了不少“加过料”的茶水,最后在饭局结束的时候,甚至无法站立。
这时,白某感觉机会来了,便提出送她回家。而等到了吴小姐的家中后,吴小姐已经完全昏睡了过去,这时白某分了好几次将她手机里的钱全部充到了自己的博彩账户中,之后又将吴小姐手机中的联系方式清除。
但白某还是很快被警察找上了门,虽然在法庭上白某并不承认自己使用了“听话水”,但正所谓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最后,警方在他的车上找到了“听话水”的空瓶,白某也按照法律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三个月并处以相应的罚金。
结语
由此可见,“听话水”这种东西对女性的伤害非常大。
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强防范,不论是在网络上还是现实生活中,不能被花言巧语所迷惑。
和陌生网友或者是不熟悉的人见面时,一定不能自己独自一个人前往,也不要随便饮用对方的饮料。
同时,“听话水”这些非法药品,还可能会伪装成其他常见的食品,让人不知不觉深陷其中。
因此,我们在任何场合都要保护好自己,保持警惕,以免遭到不法人员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