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大妈每天“踮脚”十分钟,身体收获7个好处,医生:确实有用
“妈,你买这一大堆保健品还不如每天踮踮脚。”
56岁的朱阿姨对养生非常执着,尤其近几年更甚,因为年轻的时候是导购员,长期站立不活动落下的老毛病,现在年纪大了都显现出来了。
拖地就腰酸、一跳广场舞小腿就感觉酸胀、天一转凉就四肢发冷。虽然都是小毛病不算严重,但发作起来也不舒服。
朱阿姨没事就喜欢刷各种小视频,听了一些所谓专家的话就买买买,不断下单保健品,想靠吃这些来补充营养物质、强身健体。不光是自己吃,还爱给女儿安利。
女儿是医学生,每次都跟朱阿姨说保健品没多大用处,朱阿姨不信:“你虽然是学医的,那人家还是专家来的嘞。”
不过朱阿姨也不是没听女儿的话,从年前就开始坚持每晚睡前踮踮脚、泡泡脚,真别说,对身体的效果是日渐明显。
这个月甚至能连续跳两三支广场舞,还不带累的,晚上也能一觉睡到天亮,很少再起夜或者 是梦魇了,这都得归功于朱阿姨坚持睡前踮脚这个小举动。
有人一听肯定觉得不可思议,持怀疑态度:“这么一个小小动作就能起这么大的作用?不能吧?”
那么踮脚到底有没有好处呢?刘阿姨的身体又发生了哪些变化?看完这个您再做判断吧。
锻炼关节增力量
人一旦上了年纪,骨骼就会开始退化,加上骨量逐渐丢失,导致骨强度下降,这一系列的变化都会使中老年人的骨头越变越轻,关节灵活度大不如前,容易崴脚。要是不小心摔跤,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除了在饮食上多多补充维生素D和钙之外,也可以通过坚持踮脚来达到一个增强踝关节稳定性的目的。
在站立状态进行平缓的踮脚运动时,我们能够感受到是以前脚掌为主要支撑点、通过踝关节来发力带动着身体的上下运动。
对于身体来说,经常使用的部位也往往会更加灵活有力,也就是“常用常新”。
关节力量影响着老年人日常起居的方方面面,年龄增长带来的腿部关节退行性变速度加快,也是老年人走路费劲和容易感到肌肉酸胀的重要原因。
别看踮脚活动的是足底,其实还直接带动着大腿小腿的肌肉发力,在踮脚过程中抻拉腿部的肌肉群,让腿部肌肉变得松弛有度,肌肉力量增强。骨肉相连,肌肉有力量,骨骼自然也得到了保护。
对于一些腿部常常感到酸痛的老人家来说,踮脚还能消解乳酸,舒缓腿部疼痛,走路再也不用三步一喘气、五步一休息了!
改善体态人更美
腿部的肌肉群得到锻炼,对于爱美的女性和热爱跳舞、打太极的中老年人来说更是一大福音。
女性小腿比男性要更容易堆积脂肪,年岁愈高,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愈慢,小腿的赘肉就愈明显,这一连锁反应也是烦扰着爱穿裙子的朱阿姨。
这还要讲到朱阿姨年轻时候做导购天天都要站的笔直,小腿粗壮已经困扰她好多年了,加上一休息就喜欢靠驼背来放松,导致退休之后人一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就有点骨盆前倾,拍照特别不上相。
不过,在她坚持踮脚的这一年里,小腿竟然发生了令她欣喜的变化。
原来是踮脚帮带着小腿在一张一缩的交替中消耗掉脂肪,小腿赘肉减少,还变得更加紧致,骨盆前倾也有所改善。
与此同时,腰腹的核心肌群间接地跟着发力,身体的稳定性、协调性在这样日复一日地坚持中跟着提高。
身体灵活,腿脚利索,体态轻盈,像朱阿姨这样爱交朋友的大姨也能跟着去跳广场舞。
强腰补肾保健康
像朱阿姨这样上了五十岁的女性,在注意外在的同时,更要注意内在的肾健康问题。
女性的肾健康问题在四十岁是一个分水岭,上了四十岁之后肾气会慢慢衰落,出现怕冷畏寒、足跟冷痛等症状的风险增加,此时就要有意识地保养肾气。
从中医角度来看,足部的穴位众多,适当按摩可以缓解疲劳感。除此之外,中医学还认为足底交汇着脾、胃、肾、膀胱、肝、胆六条经脉,其中大家最熟悉的应该就是涌泉穴。

涌泉穴可是肾经第一穴,通过踮脚能刺激到涌泉穴,起到补益肾气的作用。有些公园里会修鹅卵石的小路,也是为了刺激脚底的神经。
值得一提的是,踮脚也能间接地锻炼到腰背部位的肌肉,对于有腰肌劳损的人群来说大有裨益。
腰跟肾脏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有时候无缘无故感到腰酸背痛,可能就是肾虚的原因。肾虚又会波及到骨骼的生长发育。
对于老年人来说,骨骼的再生功能是极其缓慢的,且一旦受损想要修复也是十分的困难,所以日常生活中坚持踮脚来强腰补肾,简简单单的动作带来的好处多多,何乐而不为呢?
血液流通气色佳
坚持踮脚的好处在冬天更为明显。有些中老年人跟朱阿姨有着同样的毛病,天一转凉足部就发冷,甚至还会发青。
脚不暖和全身都跟着受冻,脸色自然也是灰扑扑,这其实都是血液循环不足的情况。
足部是离心脏最远的部位,是血液流淌最缓慢的地方,我们可以通过踮脚来促进足部的血液运动,由此增加输送到心脏的血流量。
这样一来,心肌就能得到充足的供氧,还能减少心梗这种突发疾病的发生。
老年人的血液循环本身就比较缓慢,如果长时间卧床不起,更是有着不可轻看的隐藏危险!
长时间卧床不起很容易导致老年人的血液循环不通畅,继而四肢发麻无力,更甚者还会形成血栓,直接危及生命。
而当我们踮脚时,小腿后部的肌肉收缩,这时由小腿肌肉收缩挤压出的血液量,就差不多相当于心脏脉搏的排血量,因此刺激到大脑和全身的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
所以对于生病或手术后不便走动、需要长时间卧床的老年人,也可以尝试在床上将两腿伸直,脚尖一勾一放,利用踝关节使足部上下交替运动。
对中老年人来说,踮脚还是预防中风和心血管疾病的最佳运动。
缓解疲劳有精神
中老年人平时要多出去走动走动,活动筋骨,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但是出门在外也时常会有危险。
家住南京的王大爷平时是个象棋迷,平日里就爱下楼遛弯逗鸟,顺道去公园跟几个老伙伴下下象棋。
往往这一坐就是大半天,兴致高的时候那叫一个激动,有时到点也不回家吃饭,坚持要下完一整局。
这 天已经过了饭点好久,天都黑了王奶奶还是不见王大爷回家,发消息打电话都没联系上,王奶奶担心出事决定出门去找王大爷。
哪知没走多久,就发现王大爷不省人事地躺在小区的绿化带里,幸好发现及时,送往医院抢救之后王大爷逐渐恢复意识。
原来是他一整个下午都在下象棋,结束棋局之后站起来感到有点头晕,但是自觉不碍事,就坚持走回家。
哪知道越走越晕,王大爷就加快脚步想尽快到家休息,结果反而适得其反,快到小区门口的时候两眼一黑人就晕倒了,现在就算醒了,也还是感到头晕乏力、腿脚发麻。
医生判断这是由于王大爷下象棋时间太长,情绪太激动,在站起身之后血液循环不畅导致了脑部供血不足,才会晕倒。
医生提醒,这也是很多老年人久坐之后站起身要走动时常常出现的状况,往往需要靠着缓一会才能继续走路,王大爷还爱下象棋,又是一件脑力活动,更加容易出现上述情况。
这时千万不能急着要走,可以坐着抻抻腿、转动转动脚踝,然后站起来做十到二十分钟的踮脚运动,让血液流通,身体恢复机动性,改善这样的情况。
辅助入睡有活力
老年人的身体对于某种活动的反应总是很缓慢,很多人中老年人都有夜间难以入睡的情况,好不容易睡着了还总是睡不深。
半夜总是起夜,睡眠质量低,重新入睡又很困难,白天就没什么精神,人总是感到困乏,这些都可以通过踮脚来解决。
晚上平躺在床上的时候,全身放松,通过脚尖的一勾一放,让血液循环,腰部得到舒张,大脑减少对于失眠的焦虑,很快就能感到困意,帮助快速入眠,朱阿姨就是这样一觉到天亮。
帮助排便防痔疮
部分中老年人还有排便困难的问题,尤其是在早晨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活力的时候,长时间的排便着实是一件辛苦的事情。
其实在踮脚的同时,也是在做着肛门提升运动。一方面臀部肌肉收紧,挤压直肠,引起便意,另一方面能够加快肠胃的蠕动速度,增强肠动力,改善便秘。
对于有痔疮的中老年人来说,踮脚的时候肛门附近的肌肉收缩会促进血液的循环流动,能够缓解痔疮的痛感。
结语
每天踮踮脚,全年百病消,踮脚这个小动作,一举七得。
相比于跳广场舞、打太极或者慢跑,它一不用到室外,对场地没有要求;二不用做相对专业的训练;三对膝关节来说不用负荷太多,每天在家就能轻松完成。
中老年人的膝关节负重减轻,还能预防膝骨关节炎的发生。
不过,别看动作小,做得规范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老年人身体协调性比较差,身体应激反应比较迟钝,如果两脚并拢着踮脚很容易就失去平衡,造成意外摔跤的后果。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两脚分开尽量与肩同宽,保证重心在身体的中央,平缓地抬起脚后跟,以前脚掌为支撑向上提,中老年人一开始可以扶着一些东西借力,保持平衡。
还要注意踮脚的速度,配合呼吸,按照自己身体的协调性进行就可以,切忌求快求多。
刚开始的时候一天做三组就足够,一组十个到十五个,循序渐进,直到每日能够坚持十分钟。
可以在早上起床洗漱之后做,既能够帮助身体复苏,赶走起床的乏力,还能帮助打开早餐的胃口;也可以在睡前的时候踮踮脚,让身体自然而然地产生困意,促进入睡。
虽然踮脚的好处多多,但是尤其要提醒,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筋膜炎、骨质疏松和足踝部损伤的中老年人一定不要轻易尝试!
看完之后,您现在对踮脚的看法有没有发生转变呢?小小的运动,大大的好处,快分享给家人朋友,跟朱阿姨一起做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