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医学生要具备较好的医生与病人之间的交流技能,这不但可以使医患之间的关系得到有效地改善,还可以帮助病人进行疾病的诊断,并能够成功地进行各种治疗方法的执行,还可以提升病人的遵医率和对医院的满意度。

加强医学生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是当前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作者所在的学校持续地对新的教学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希望能够与世界同步。

从而构建出一种完善的、融合了临床实践教学方法的医患交流不断线的教育模式,这也是我校医学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希望能够推动其它医学课程教育模式的变革。

为进一步完善和贯彻医患沟通无间断培养模式,本课题组在申请人所著《医学生医患沟通教程》的同时,还吸收了一些在医院工作过的实习生作为老师的科研课题,组建了一个以“老专家为主、中青年专家辅助、医学生参加”为核心的“医患沟通培养团队”.

对相关问题开展了系统性、深层次的研究,已有多篇论文发表,为进一步完善和完善医患沟通培养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医患沟通不断线教学模式的特点

一、大一学生阶段

我院在新生一年级开始,就由专业的临床老师带队,到各大医院去考察、进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前期接触临床的过程中,让他们对当前医患关系的状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让他们感受到来到医院就诊的并不只有患者本人,更多的是他们的亲人,要学习与不同的对象进行交流。

此外,还可以用一段时间来播放一段关于医疗纠纷的视频,使学生们意识到了拥有医患交流技巧的重要性,以此来强调对学生进行医患交流的必要性,并使学生们能够对医患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合理的看法。

从医学角度出发,通过提前进入临床,增强了医学思考能力,使基础课与专业课紧密联系,加深了对医师的情感;这对医生和病人的理解和交流有很大的帮助。

二、大三学生阶段

作者的学院从三年级开始就对医患沟通进行了教学,主要的教学内容是《医学生医患沟通教程》,主要内容包括:医患沟通的定义,医患沟通的内涵,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医患沟通的相关法律知识,国内外医患沟通的成败事例,使医学生对医患沟通有一个较为系统和全面的了解。

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将临床与实际的联系起来,以医疗纠纷案例引导为主要内容,同时也在逐渐对 PBL教学进行探索,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还会经常请来一位具有较高临床经验的医生,对他们进行关于医患沟通教育的课程,对他们进行讲解,告诉他们在临床工作中,应该怎样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交流,以及交流的技巧和需要注意的问题等。

此外,还会对近期在医院中出现的一些争议进行详细的描述,并让他们对争议的产生原因进行探讨,以及在争议出现之后应该怎样去解决,应该汲取哪些经验、教训等。

接下来打算安排同学们到医院进行预知学习,并参与到医生与病人的交流中,使同学们对医生与病人之间的交流有一个更为形象和具体的了解。

三、临床见习阶段

在进行临床见习课程的时候,都是请有经验的老师来进行指导,除了正常的课程内容之外,还会利用国际上和国外的医患沟通的成功案例、失败案例,并与本院的医护人员进行沟通的具体案例相结合,让学员们逐渐了解、熟悉并掌握医患沟通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实习期间,如果发生了医疗事故,带教老师会安排同学们一起探讨,找出造成医疗事故的根源,并对解决事故的方法和对策进行探讨,并对事故的防范和处理进行了总结。

在实习完毕后,指导老师还将学员们进行了关于医生与患者之间沟通的讨论,并将实习期间的所见所闻进行了交换。

四、临床实习阶段

伴随着临床工作的不断发展,实习医生们对于医患沟通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同时也是一个对临床思维、临床沟通能力、医德医风进行全面塑造的关键阶段,这就需要带教老师用语言来进行教育,用自己的实际行为来将医患沟通的技能传递给实习生们,从而让他们能够在临床中形成一种具有良好医德医风的形象。

为了让我校医学生能够快速地适应从医学生到医师的角度的转换,在临床工作中解决医患问题的能力,我们也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医患沟通能力和基本职业素质等临床技能的培训。

在实习生出科的时候,除了对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进行考察之外,还将对医生和病人之间的沟通能力和人文关怀作为出科的一项主要的测试项目,同时,我们也在实习生中对我们之前建立的医生和病人之间的沟通进行了试验。

五、研究生、住院医师阶段

在此阶段,医生与病人之间的交流教育,其内容包括:首先,加强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指导的过程中,临床资深带教老师可以从现实中的交流问题入手,并与分组讨论等方式相结合,从而对原来的基础知识展开补充和扩展。

第二种是在临床上运用医患沟通技巧: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实际病例的分析,形成自己的个人报道或者书写自己的评述,选择适当的病例进行模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如何进行恰当的沟通,并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经历,归纳出更加切实可行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医患沟通规则。

第三,在授课中渗透有关医疗法规,提高学生和患者的法治观念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第四是将形成性评估与各阶段评估相结合,最终评估采用多项评估与规范化患者评估相结合的方式。

融入临床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的要点

一、各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本人所在学校的医学教育,在运用好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法(LBL)的基础上,积极推行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进行独立学习,把学生培养成为终生学习者的教学方式。

对中外医科大学的医患交流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引进了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团队教学法(TBL)、案例教学法(CBL)及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在此过程中,将“规范化患者”融入到其中。

多种教育方式相互借鉴,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对学生进行启迪,尤其重视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对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通过长时间的教学积累,逐步完善,最后建立起一套比较稳固的教学系统。

二、将理论知识灵活融合于临床

结果显示,在医院开展实习的过程中,实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也是患者获得良好交流的机会。除了将课堂教学、角色扮演、专题讨论、标准化病人与临床经验的分享等方式融合在一起,要求医学专业的学生们学习“换位思考”,将困难的交流变成亲切的交流。

在实际操作的时候,要注意观察教师和医护人员是如何与病人和病人的家人进行交流的,要知道病人的内心是什么样的,并且要有耐心地解答病人的问题;学习在与病人交流时,如何评价病人所获得的资讯对于决定病人的处理方法是有价值的,并进行分组讨论。

最终与指导老师讨论了应该怎样解决所碰到的冲突和争议等问题。带教老师进行了一次指导式的实习,在这样的交流与交互的过程中,医生们可以更多地注意到一些非言语交流的信号,比如眼神交流、情绪波动、身体动作等,从而获得更多的有用的、更精确的资讯,从而证明了临床实习的方式对于医生与病人之间的交流有着很大的帮助。

要注意创设教学情境,只有在具体问题和具体情境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技巧,才会得到最坚实的基础。在进行临床实习的过程中,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要主动地进行主动的学习,并可以对此进行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达到了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提升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交流能力的目的。

三、高年资医生带教

拥有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高年资医生进行带教。在上课之前,带教教师就会有系统地对大量的临床医患纠纷案件进行采集和汇总,并与当前医院临床工作的需求相结合,将医学理论与典型案件相融合,展开讲解和分析。

此外,还会以曾经发生过的医疗纠纷或者某些突发事件为依据,着重从一些具体的细节入手,对医患之间的沟通进行详细的描述,并将一些经典的案例在临床上再现出来。最后,还会组织临床医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模拟医患双方,展开热点争论与中心发言。

由此,医学生的自我沟通能力会有很大的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也会随之提升,在医患沟通交流及口语表达等各个方面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从而让他们在各个方面的学习兴趣都有了很显著的提升,在课堂上的教学效果也十分显著。

在医学实习过程中,不同学科的资深带教老师对于提升医学生的医患交流和基础技能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结语

新的教学方式可以促使医学学生积极地进行学习,让他们能够事先与病人进行沟通,并且通过与各种病人进行多次的互动,来训练他们的交际技能,从而提升医生和病人之间的沟通水平。

也可以更好地改善自己的临床教学质量,把医患沟通教程等相关的知识,运用到临床的带教中去,让学生能够进行全方位的学习,让他们能够有更好的发散性思维,还可以让他们能够持续地进行学习,从而让自己的理论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实施新的医患沟通不断线的教学模式,可以明显地提升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水平,与此同时,对于其它教学模式的改革也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我们在后续也会展开一系列的对比研究,来进一步对此模式的效果和可行性进行检验。

〔参考文献〕

  1. 周翔宇,李涛.早期接触临床对培养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作用分析.中国医学伦理学
  2. 陈国栋,李小艳,王艳,等.关于我国医学生医患沟通评价体系的构建.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3. 陈国栋,匡睿,姚楠,等.PBL联合SP教学法在医学生医患沟通教育中的应用.西北医学教育